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做高原生命守护人

贾 乾    2021-08-16 10:01:01    人民日报

【人物】高原上“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

【故事】吴天一,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高原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点评】

坐在青藏铁路的列车上,一本《青藏之旅健康行》使乘客在进入高原之前能够对高原病防治有科学的了解。这本书的主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为了高原医学事业,吴天一倾注了全部心血,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青藏高原,成为高原上的生命守护者。

上世纪50年代末,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毅然来到青海,扎根高原。巍巍昆仑、皑皑雪域,自然景观绝美壮丽,然而缺氧、乏力、头痛等高原反应症状接连出现,有人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吴天一认定这是一种高寒低氧环境的特发性疾病,必须要找到高原病的应对之策。也正是从那时起,吴天一开始了高原医学研究。“一个决定,走了一生”。在一切几乎都要从头开始的情况下,在常年与缺氧环境相伴的日子里,吴天一凭借着坚忍执着的精神、对科学真理只争朝夕的追求,成为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拓荒者”,推动中国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高原医学研究与一般医学研究不同,其研究场所不仅在室内,更在风云多变、险象环生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吴天一不仅要克服自身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还要频繁出入高寒地带,爬冰卧雪,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数据。从事田野调查多年,在强烈的紫外线影响下,他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后来做手术植入了人工晶体;他和战友们一起在“生命禁区”坚守,曾经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全身有14处骨折……吴天一对这些经历却十分淡然:“不这么拼,怎么能攀上高原医学的山峰?”从容的话语,透露着勇毅和坚忍,更体现着医者仁心、无疆大爱。

青藏铁路二期路段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工人们时刻面临着急性高原病的威胁。为了应对高寒缺氧,确保铁路顺利施工,作为专家组组长的吴天一数次带队奔波于青藏铁路沿线,研究确定了一整套健康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他们在青藏铁路工程全线配置了17个制氧站、25个高压氧舱,保障工人们氧气需求,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急性高原病“零死亡”的奇迹。

年过八旬,吴天一还在继续“跟高原病较劲”,带着心脏起搏器的他仍坚持在高原上开展医学研究工作。他说:“青藏高原是我生命的根,青藏高原是我科学的根,所以我毅然留在青藏高原。”如今,越来越多人追随着吴天一的脚步,一批批高原医学研究团队进驻喀喇昆仑、雪域高原。他们一棒接着一棒,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继续守护着高原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丹心一片育英才
下一篇:扎根边疆 从未后悔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