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一根筋”的接力传承

杨明清 张嫱    2021-08-09 14:24:37    工人日报

在山东省胶州市,有这样3位师徒:他们同是建筑钢筋工,都参加过全国技能大赛并获得第二名,去年,他们又同时被评为“青岛大工匠”和“胶州工匠”,成为行业内的一段佳话。

一根直径7厘米的实心钢筋,普通人拿在手里都嫌沉,但在宋德强师徒手中却服服帖帖:一会儿工夫就变成棱角分明的构件,与图纸尺寸分毫不差;数十根松散的钢筋,经顺扣、十字花扣混合捆绑后,便成了结实的钢筋骨架,可以承载上千吨重量……在位于青岛元昌盛房建集团有限公司的建筑工地,记者见到了宋德强、宋刚刚和高绪森,听他们讲述了师徒三人“一根筋”的传承故事。

 

捆绑钢筋的艺术

“宋德强是我师傅,高绪森是我徒弟,我叫宋刚刚。”采访还未开始,热情爽朗的宋刚刚便主动介绍起来。

2003年,高中毕业的宋刚刚来到工地当钢筋工,与宋德强成为师徒,看着眼前这位斯文白净的师傅,宋刚刚有点不服气。

不过,他很快被师傅的实力征服。原来,宋德强虽然刚参加工作4年,但已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还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宋德强告诉宋刚刚,自己初来工地也觉得没前途,想转行,是一位老师傅的话改变了他:“钢筋是整个工程的‘脊梁’,关系到整栋建筑的安全,钢筋工是技术活也是良心活。”

从那以后,宋德强暗下决心,要成为优秀的建筑工人。他和钢筋较上了劲儿,一双手磨出了水泡,生出了老茧,工友们都说新来的小伙子“一根筋”。

很快,宋德强捆绑钢筋的速度由每天20架,提高到50架,板材制作与图纸吻合度达到100%。上万次的练习让他练就了精准手感:仅凭手动弯折,就能判断出钢筋材质优劣。

“加工完成一件钢筋构件,有那么一刻,感觉很满足,甚至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宋德强说。

 

“更好、更细、更精”的工匠

“钢筋工要有‘一根筋’的精神。”宋刚刚告诉记者,这是师傅宋德强反复激励自己的话。“宋德强钢筋班”成立后,宋德强先后培养了400多名徒弟。这其中,他最看好的就是宋刚刚。

一次,宋刚刚完成的一组构件存在5厘米误差,虽然在允许范围,但宋德强还是要求他重新制作,他觉得师傅有些“小题大做”。

事后不久,宋德强在检查图集时及时发现了技术人员的一处小误差,避免了一场工程事故,这让宋刚刚明白了师傅此前的苦心。

此后,宋刚刚继续传承着这份“一根筋”的韧劲。

2017年,在师傅鼓励下,宋刚刚报名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最终以实操0.1分的差距位列全国第四,无缘领奖台。

来不及沮丧,他给自己制定了密集的训练计划,自费买来钢筋建材,每晚7点下班后扒拉几口饭,便一头扎进小院琢磨技术,直到深夜才休息。就这样,他坚持了整整一年,次年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二名。

宋刚刚说:“从工人到工匠,就是把事情做得更好、更细、更精。”工作至今,宋刚刚与工友先后完成了“大体积混凝土钢筋搭设绑扎方法”等10余项技术革新,练就的钢筋弯勾、箍筋绑扎等绝活,不仅提升了绑扎速度,而且定位精准,稳定性更强,被工友称为“宋氏绑扎法”。

 

成为钢筋“状元”

虽然从小在家干农活,但初到工地,高绪森仍倍感吃力,“劳动强度太大,夏天晒得脱层皮,冬天冻得脚生疮,手掌上的血泡好了又长。”即便如此,他从未想过放弃,“我也想像师傅一样成为钢筋‘状元’。”

延续着师傅们的成才路,高绪森白天在工地工作,收工后恶补理论短板。很快,他不仅对图纸识读、钢筋下料制作、绑扎成型等了如指掌,还考取了电焊工证书并自学了模具切割制作,被工友们称为工地“多面手”。

2020年,高绪森报名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宋刚刚为了让徒弟全力备战,白天,一边兼顾工作一边指导高绪森实操,晚上下班后每天陪高绪森练习到深夜。3个多月后,高绪森以胶州第一、青岛第一、山东第一的成绩过关斩将,一路“杀”进决赛。

决赛前的实操训练中,高绪森和一根框架柱较上了劲。为了使每个测量点实现零误差,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师傅说,钢筋工就要有‘一根筋’的精神。”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高绪森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夺得第二名。

随着现代建筑业发展,钢筋工行业不再是传统的公式化操作,近几年高绪森在持续改革创新钢筋支撑法等工艺技法的同时,积极推广电脑模拟钢筋翻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精准度。

宋德强告诉记者,师徒三人先后取得了学历证书,以他们为牵头人的创新工作室即将成立,他们要把“一根筋”的技艺和精神传承给更多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凤怡:为职工维权服务奔波
下一篇:相伴“中国龙” 守护“航天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