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任新加坡《星洲日报》特约记者的黄薇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安排下,以记者身份到延安采访,曾4次见到毛泽东主席。经过一个多月的参观访问,她深深地被延安清新的政治环境和融洽的军民关系所吸引。一次,黄薇向毛主席请求:“我很想留在延安学习,想在这个革命大熔炉中受教育、受锻炼,使自己快一点成长,为抗战多做贡献。”毛主席耐心地建议她继续做一名记者,他说:“我早听说你有这个愿望,但是我还是认为你做记者比较好,特别是作为一个华侨记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向海外侨胞作宣传报道,使他们了解祖国的情况,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这也是为抗战做贡献。”
黄薇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开始深入华北敌后战场开展采访报道工作,先后采访了贺龙、聂荣臻、左权、萧克、周士第、甘泗淇、陈锡联以及外国友人白求恩等,坚持以实地采访撰写通讯稿件,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各地军民的抗日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揭露日本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很多海外华侨通过这些报道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情况,增强了必胜信心,踊跃回国参加抗战,支持抗战。萧克将军曾为黄薇题词:“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
黄薇多次听人谈起过白求恩。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白求恩后,就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白求恩非常健谈,向黄薇讲述他的童年趣事、人生经历和如何来到中国,赞赏“八路军战士是我所见到的最英勇、最坚强的人!”并再三叮嘱黄薇要向后方人士和海外侨胞呼吁,赶快向抗战前线捐助医疗用品。白求恩的事迹让黄薇十分感动,她很快写了一篇题为《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战地通讯,在新加坡的《星洲日报》上刊登。很多海外侨胞由此知道了白求恩,也对八路军抗战的艰苦有了更多了解。
1938年的一天晚上,黄薇和《救亡日报》《南洋商报》的两名记者在毛主席警卫员带领下来到杨家岭,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住的窑洞。黄薇后来回忆说:“我环顾了一下这个既是会客室又是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土窑洞,它和别的窑洞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只是墙上挂着两张大地图,书桌上摆着许多书籍、纸张和笔、墨、砚等文房四宝,此外就是多了几张木板凳。”
一天中午,毛主席在窑洞宴请黄薇等记者。毛主席态度随和,边谈边吃,从古今中外、政治、艺术到人情风俗,无所不谈。当谈到湖南人和南洋华侨一样喜欢吃辣椒时,黄薇问道:“听说您吃西瓜时也要蘸辣椒?”毛主席笑笑回答说:“有时是这样。”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悲愤地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为了揭露国民党制造摩擦、进攻新四军的事实真相,在重庆的黄薇机智地摆脱国民党特务的跟踪和阻拦,对叶剑英和冯玉祥进行了采访,并把周恩来的题词及时地传送到海外,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忌恨。冯玉祥得知后很着急,对黄薇说:“他们正在筹划杀害你,出去很危险,你就住在这里,他们不敢到我的公馆来抓人。”黄薇处变不惊:“冯将军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不能在这种时候躲藏起来,我要战斗,准备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牺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