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河南新乡救灾一线 一群“首都老兵”在坚守

2021-08-04 16:42:12    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老兵防汛志愿服务队队员王永强,正和其他首都老兵一起,在河南省新乡卫辉市下园村进行抗洪救灾。他曾经是一名有着30年军龄的老兵,被服务队的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指导员”。

“我一直瞒着家里人,怕老婆孩子担心。”王永强说。得知河南省遭遇特大降雨带来的灾害后,老兵防汛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书记张喜忠第一时间召开支部会议动员并部署方案。经过7月22日一天的准备,他们将包括冲锋舟、发电机、抽水泵、救生衣、消防带以及消杀用品等一大批应急救援物资装满了整整三辆卡车。

7月23日凌晨4点,由老兵防汛队工会主席侯晶华带队,载着第一批16名援豫志愿服务队员的车队前往河南省新乡卫辉市进行救援工作。经过8小时马不停蹄的疾驰,队伍终于在当天中午12点左右到达107国道卫辉市下园村,而此刻,三辆卡车的燃油也已经耗尽。

队员们马上与下园村村委会取得联系,找来两桶柴油,发动汽车到达指定位置后,向卫辉市抗洪抢险指挥部报到请战。接到第一个救援任务后,队员们驾驶着借来的一辆高轮大型拖拉机和两辆大型铲车,带上一部分救援器材,直奔下园村救人。

此时,下园村雨后的积水最深处已经达到3米,最浅处也超过1.3米,水中漂浮着家具、门窗,甚至小汽车。一些被积水围困的村民则站在路边的车顶或者围墙上,等待救援。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队员们二话不说,纷纷跳进齐胸的积水中,扶老携幼,将力竭的村民护送到救援的铲车上,将孩子抱在怀里托上冲锋舟,为了保证安全,他们将自己的救生衣脱下来给孕妇和老人穿上。在30多摄氏度高温中,他们往返于污浊的深水中,一口气工作到了当晚9点钟,才因为照明条件不足而停止,四周已经伸手不见五指。

此时,距离队员们早晨出发时已经过去16个小时,每一个人都水米未进,裸露的肩膀、胳膊已经被晒得红肿开裂。很多队员被水中的漂浮物刮伤,因高温而浸透汗水的迷彩服紧紧贴在伤口上,那滋味可想而知。

据王永强回忆:“第一天我们一共接出260多位被困群众。”当时有一位50岁的村民看着队员们马甲上金色的“首都老兵”字样时,激动地说:“首都人民没有把我们忘了呀,这么远派你们来帮助我们!”他们把当天最后一批村民护送到安置点时,一个青年村民突然振臂高喊:“谢谢首都老兵!”紧接着,在场的男女老幼都齐声附和。王永强说:“当时鼻子酸酸的,我向村民鞠躬致意,可一转头,眼泪就止不住了……”

苦一点儿累一点儿都不怕,队员们最怕的就是机器过劳损坏。随着几天的超负荷运转,7月26日中午,老兵防汛队的拖拉机和大型铲车先后出现故障无法进行工作。队员们留下几人进行修理,大部分搭乘其他组织的救援工具,继续投入工作。终于在当天晚间,从北京前来支援的第二批4名队员和一艘最新采购的水陆两用摩托快艇如雪中送炭般及时赶到,带来了后续物资,马上投入一线救援工作。

从此,在卫辉市下园村的滔滔积水中,多了一艘崭新的摩托艇破浪前行,所到之处,村民一片欢呼。大家都记住了上面飘扬的党旗和身着“首都老兵”字样救生衣的志愿者。哪里有他们在,哪里就有平安。

“这几天高温,积水中浸泡的很多杂物开始发臭,闻着就想吐。我们得赶紧完成救援工作,要和时间赛跑。”王永强说,所有队员每天都来不及吃中午饭,饿了就靠喝水填肚子。队员们个个伤痕累累,因为每天泡在污水里,所有人的脚都泡肿、泡烂了。

7月29日,随着积水逐渐退去,老兵防汛志愿服务队又冒着酷暑开始转战卫辉市唐庄镇,帮助当地进行抽水、清理、消杀、疏通管道等后续排险工作。像这样日以继夜的一线救援工作,截至7月31日,老兵防汛志愿服务队在卫辉市已经持续了9天。

老兵防汛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书记张喜忠介绍,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老兵防汛志愿服务队的第三批队员已驾驶高压冲洗车和高压疏通管道车从北京出发,赶到卫辉市充实一线的应急保障力量。同时,还有部分留守队员在北京继续完成防汛应急点的值守工作。

“退伍不褪色,保一方百姓平安是我们老兵防汛志愿服务队的职责。”王永强说,只要卫辉市的灾情一天不减,他们就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并肩战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文/任晓宇 供图/老兵防汛志愿服务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生命为群众筑就“防洪堤”
下一篇:唐斌:为了回家的路更顺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