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压舱石 排头兵 生力军

祖孙三代党员逆风而行

2021-07-28 15:02:17    中工网

 

 

爷爷,分发物资,安抚群众,以安置点为家;父亲,穿梭于养殖塘,劝离群众,严防死守;孙子,放弃休假,“哪里需要哪里搬”,机动支援……

面对台风“烟花”,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蛇蟠乡山后村,祖孙三代党员齐上阵,栉风沐雨,坚守在防台一线。

 

爷爷:后勤保障的“压舱石”

“年纪大了,去前线防台也是添乱,在安置点做好后勤,也是为防台出份力。”王广保说。7月25日午后,在山后村安置点二楼,王广保将略显凌乱的草席、被褥整理好,转往下一个房间。

王广保今年77岁,是一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年“台风季”都会参与抗台防汛工作。此次为了防御台风“烟花”,他从22日起便忙开了,吃住都在安置点。在这里,他负责人员登记、被席发放、烧开水等,得空也陪人聊天解闷;晚上则守好门户,防止人员回流,忙得像个陀螺。

之前,他还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走遍山后村的养殖塘和附近堤坝。“当年,我参与了堤坝建设,知道哪里可能出现险情,不亲自巡查一遍,总放心不下。”他笑着说。

时隔多年,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俞圣昶记忆犹新。在上个世纪70年代,蛇蟠尚未通电,每当台风来临,王广保便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劝村民转移,动员青壮年加固海塘。他自己则身先士卒,还爬上最高处喊话鼓劲,喉咙沙哑也不停歇,经常连续多天不着家。为了堵住海塘缺口,他拆了家里的门、床板,这让一贫如洗的家更加贫困。

蛇蟠是海岛,人多地少,百姓穷苦。为改变现状,蛇蟠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围垦造田。作为蛇蟠生产大队副书记、蛇蟠围垦突击队队长,王广保每天带领40至300名村民参加围垦。他还带领“技术队”帮助亭旁的村民围垦。

“王广保同志年轻时为村里倾尽心血,到现在仍然一如既往,发光发热。他的身上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鲜明品格,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学习。”俞圣昶说。

 

父亲:防汛抗台的“排头兵”

“快点上岸,现在虽然没下雨,但是也不能放松警惕,人身安全第一。”7月25日上午11点,王爱卫在巡逻时发现有养殖户回流,将其劝说回家。

王爱卫是王广保的儿子,是山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监会主任,负责本村养殖塘相关人员的撤离。

山后村有养殖塘3600余亩,地域范围非常广。王爱卫每天天蒙蒙亮就出发,挨个做养殖户思想工作。面对“顽固留守分子”,他不厌其烦,以情动人。“无论何时,生命安全都是摆在第一位的。真要是出现了险情,你们在现场也危险。”为防养殖户回流,他每天巡逻三趟,逐一排查,反复确认,以策安全。

这段时间,王爱卫在村里忙得脚不沾地,每天晚上都要10点过后才回家,家里32亩养殖塘也无暇理会。自开启“防台模式”后,王爱卫只在巡逻的路上远远地瞄上一眼,脚下未停。

“防台工作涉及全村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容有失。他是村干部,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王爱卫的妻子谢月盈非常理解丈夫。

为了村里的工作,王爱卫付出良多。在沿海高速建设前期准备时,他带头拆除了祖上留下的面积110平方米房子。为了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他与村两委干部历经艰难,终于如期完成任务。

 

孙子:应急抢险的“生力军”

“这里有人员进出踩踏,导致垒好的沙包松散开,防御能力大减,需要重新堆叠。”在山后村一处堤坝上,王子坚拎起沙包,将它们堆得更严实些。

王子坚是王爱卫的儿子,今年26岁,2014年入党,现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部排长,此次是休假回家,恰巧遭遇台风。7月22日下午,他回到家简单吃过晚饭后,就和父亲去养殖塘巡逻。

在王子坚回家之前,山后村的防台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他就从旁协助转移养殖户、加固塘坝、登记人员,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赶。尤其是重体力活,他都一马当先。

“作为一名武警战士、党员,参加到一线防台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卫家园,是我应尽的义务,也是来自祖辈的传承。”他说。

在王子坚的记忆里,当狂风骤雨来临,家里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总是缺席的。他醒来时,父亲已出门;他入睡时,父亲还没回。只有雨过天晴,才能见到父亲一身疲惫地走进家门。长大后,他才知道那是父亲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

在年幼时,王子坚听爷爷讲过围垦的事情。后来,他又从长辈口中听到很多对爷爷、父亲的评价,为公、正直、负责……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他。

入伍后,他刻苦训练,积极钻研本职岗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车载机枪手。2016年,他参加上海海关执勤,工作兢兢业业,执勤过程中严守各项纪律,熟练掌握各项执勤技能,工作完成突出。服役期间,他荣立三等功2次。(据《浙江工人日报》报道 章海英)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引进良种、为耕地“加餐” 他让十年九旱的革命老区不再靠天吃饭
下一篇:罗辽复:“我就在这里,不走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