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开始,现场人员请注意安全!”按下按钮,仪表盘转动,电火花随之迸发。他密切注视着各项数据指标,黑色工服与蓝色安全帽上,“国家电网”的字样格外显眼。
今年是潘建乔在平湖供电局走过的第37个年头,从1984年起,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变电一线,从实际问题出发,埋头攻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创新达人。
如今的他,获得23项国家发明专利、9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出版专著2部、发行技能电教片4部、8次获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县级优秀科技成果奖、1次获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先后获得南湖百杰、浙江工匠、最美浙江人等荣誉。2020年11月,潘建乔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场龙卷风造就的“问题”达人
潘建乔今天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刚投入工作的他也曾经历过一段“无所事事”的日子。那时候一个人要24小时值班,只有一堆笨重的高压设备与嗡嗡的电流声为伴,工作除了抄表就是巡视设备。一场龙卷风袭击平湖,面对陷入瘫痪的供电系统,潘建乔加入党员突击抢修队连夜抢修,仅用一个晚上就恢复了供电。
那天,潘建乔突然意识到:“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态度。”
自此,他开始注意挖掘平凡工作中不平凡的闪光点。上班时一遍遍熟悉设备操作,下班后主动找各种业务书埋头苦读。潘建乔的身影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技术培训会中,凡是有行业间的学习交流机会,他也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久而久之,潘建乔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也为自己接下来的科研创新打下了基础。
1994年,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匮乏,新建的六店变电所使用的10千伏小车开关无法进行验电操作,容易导致工人判断错误引发事故。“能不能给带电显示器增加自检回路?”一个问题萌生,他和同事们说干就干,蹲在现场就开始了改造。后来,这个用自检回路带电显示器几乎成为了全国各地开关柜上的标配。
这个小小的按钮,也按下了潘建乔科研创新路的开始键。此后数十年间,他一直冲在科研一线,成了一名“创新领跑者”。在他看来,创新就是从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意识”,他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潘建乔又在“进门、测温、亮码”三步走中发现了新问题:“能不能利用红外成像测温仪进行人体测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调试中即便是0.01毫米的参数变化都会影响最终结果。为此,潘建乔一行人通宵设计应用方案,经过几千次的参数调整,最终成功将测温时长从5-10秒缩短到无感通过。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将电力知识“嫁接”到抗疫领域,用他的“智造”在这场战“疫”中再次亮剑出鞘。
潘建乔一步一个脚印,从未停止自己创新的步伐。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潘建乔从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活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群众性创新到浙江省电力系统科技项目、省级科技项目,取得了累累硕果。
这条创新路他从不是一个人
2010年,潘建乔变电技能工作室成立,曾经的“小潘”化身“潘掌门”。他把工作室扎根在了基础班组里,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还采用“首席技师讲授”“模拟仿真训练”“岗位实地培训”等多种方法,通过“比、学、赶、超”充分调动起新老学员的创新热情。
吴迪是潘建乔其中一个徒弟,潘建乔领着他跑了很多变电所现场。师徒俩还经常结成“父子兵”组合,四年来在科技成果、QC活动、国家专利等方面获奖颇多。为了在变电所应用全景仿真浏览技术,师徒俩曾带上单反相机把110千伏平湖变电所的所有设备都一一拍了下来,再用电脑软件对着几百张图片进行挑选、处理、合成,最终在虚拟全景平台上成功设计了变电所360度仿真浏览图像。
强将手下无弱兵,像吴迪这样从“小白”成长为“小专家”的人数不胜数。潘建乔说:“一个人的创新还远远不够,我要带动一群人的创新,为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的澎湃动力。”
红船精神,电力传承,从初心到匠心。这名红船边的“电力工匠”用三十余载执着的创新精神,为这个时代贡献着工人担当和工人智慧。“科技在进步,人停留在原地就要落后,被淘汰。只有孵化更多成果、更多新技术人才,事业才会有灿烂明天。”脚下的路愈走愈实,在这条创新大道上,潘建乔一往无前。(浙江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浙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