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管我,先救其他重伤同志!”1994年,张从顺在禁毒一线英勇向前,倒在毒贩手榴弹下。
“怕危险就不会干警察,怕死就不会干禁毒。”2020年底,他的儿子张子权在专案侦办中,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告别了他热爱的公安事业。
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张从顺与儿子张子权,相继用生命践行了为国为民的诺言。
“一门两忠烈,英雄父子兵”“他们在守护着我们,而我们却只能在这样的时刻认识他们是谁”“现在,子权也为我们献出了生命”……云南临沧市公安局这对英雄民警父子的事迹令人动容,成为铸就在人们心中永恒的丰碑。
父辈的旗帜
“咯吱,咯吱……”已过零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吊桥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来了!”正等待抓捕毒贩的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军弄派出所所长张从顺警觉起来,准备带着战友们出击。
1994年8月31日下午,张从顺接到举报:一名境外毒贩欲携带毒品经过,身上带有手榴弹。
张从顺带着民警火速赶到伏击地点。“我们当时静静地趴在草丛中,忍受蚊虫叮咬,身上奇痒无比。”张从顺生前战友、现任镇康县公安局督查大队大队长的鲁玉军,那天第一次参加围捕行动,主要负责警戒。
脚步声响在耳边,毒贩进入伏击圈,鲁玉军的心也提到嗓子眼。
说时迟,那时快!张从顺和战友们一跃而起将毒贩按翻在地。正要铐住毒贩双手的一刹那,突然有人大喊:“有火药味!”
“轰!”一声巨响,民警们倒地,不同程度受伤。张从顺左小腿血肉模糊,鲜血直流。他顾不上自己,用手臂支撑起身体挪到路边,指挥大家抢救重伤员。
“不要管我,先救其他重伤同志。”张从顺的这句话,深深印在鲁玉军脑海里。增援队伍赶到后,张从顺忍着剧痛两次将负伤战友送上车。伤员送走后,张从顺的脸色更加苍白,呼吸微弱。在赶往县医院的路上,他的手越发冰凉,最终因失血过多牺牲。
“这次行动,2名战友牺牲,3名战友不同程度负伤。缴获毒品19公斤,手榴弹一枚。”鲁玉军说。
张从顺生于1949年。1969年,他如愿入伍,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一名革命战士,一定要把热血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始终牢记入党申请书上的这句话,并全力践行着这句话。
1975年,复员的张从顺主动要求到艰苦的边疆工作;1982年,镇康县公安局选调民警,他辞去供销社主任职务,申请调入公安队伍;1983年,局里要组建边境派出所。“我对那里的情况熟悉,就让我去吧。”他主动请缨。
刚组建时,派出所只有3名民警。为解决语言不通问题,张从顺带着同事和群众交朋友、学民族语言。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走遍全乡70多个寨子。
上世纪90年代初,县里准备调张从顺到局机关工作,他拒绝了。
在同事黄涌(现任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印象中,所长张从顺总带着一个本子,谁家有困难,哪里有纠纷,群众有什么意见,他都一一记下。遇到困难群众,他就给予帮助,有时连路上吃饭的钱都没了。“渐渐地,老百姓不管大事小事都爱往我们这里跑,哪里有纠纷,村里来了陌生人,我们都能很快知道。”黄涌说。
抓捕盗窃嫌疑人时,嫌疑人妻子刚做完手术,生活困难,他就帮着到民政部门申请补助;村民李绍明腰受伤,一躺半个月,收不了稻谷,心焦不已,他带人连干3天……
只要群众一个电话,他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1992年5月,偏远山寨有人报案,张从顺和同事骑着三轮摩托连夜赶路。大雨倾盆,道路中断,他说:“早到一分钟,报案人就早一分钟心安。”随即,拆卸摩托车、翻越塌方路段,然后重新组装摩托车继续赶路,只为保证案件及时侦破。外甥参与赌博,他依法处理;亲友偷窃财物,他依法处罚……靠双脚长途跋涉、侦查破案、追回赃物的事例数不胜数,群众称他为“铁腿公安”。
在处理一个境内外勾连的家族恶势力案件时,张从顺被扬言报复。他说:“我是为国家和老百姓工作的,既然穿上这身警服,就绝不会怕你们!”经过半年整治,当地社会治安环境显著改善,他被老乡亲切地称为“山乡守护神”。
军弄乡是跨境贩毒的主通道之一。面对毒魔,张从顺和同事毫不退缩。1990年4月,张从顺接群众举报,有两名毒贩途经当地。他放下手中碗筷,拿着手电筒,徒步十多公里追堵。当时,一名毒贩手持匕首企图夺路逃窜,他冲上去一把将其制服,另一名毒贩也被赶来的战友当场擒住,查获精制毒品1400克。
“爸爸,为一头牛那么拼命,值得吗?”
“人民警察就是服务老百姓的,找回耕牛就为他们找回生活的希望。”
为追回村民被盗的耕牛,张从顺曾在山里奔波数日,到家时满身污泥,双脚磨出血泡。这个场景深深刻在二儿子张子兵的脑海中。他说,父亲总是忙,有时吃着饭,听到有人叫他,放下碗筷便走。
他牺牲后,办公室抽屉里还装着831元的未报销单据。“父亲留给我们的财产,就是三张木板床、一个旧衣柜和一堆未报销的发票。”张子兵说。
一有时间,张从顺就会带着孩子去边境走走。他指着界碑说:“你们看,‘中国’两个字这边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生活在这里,就要守护好中国的土地。”当时,孩子们并不真正理解家国情怀,但“中国”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心中。同时,父亲身着警服、伫立在界碑旁的威武形象,如丰碑一般,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1994年9月1日,张从顺牺牲的噩耗传来。正在地里干活的妻子彭太珍,一路小跑赶到现场,看了丈夫最后一眼。
后来,当被问及今后3个儿子的职业选择时,彭太珍说,老张为国牺牲,他太喜欢当警察了,就让儿子们接着做吧。她承受着巨大悲痛,省吃俭用把兄弟三人拉扯长大。
“我们要像您要求的一样,做一个好人。”2020年清明节,彭太珍领着张家三兄弟为父亲扫墓,他们身着警服,在墓碑前敬礼宣誓。
血染的丰碑
“哐当!”
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四级警长张子权一头栽倒在地,脸色发白,呼吸微弱。
2020年12月3日深夜,连续奋战多日的专案组民警正研究抓捕方案。看到突然栽倒的张子权,大家一下子惊呆了。在救护车上,同事拉着他的手,不停呼唤他的名字。医生说,张子权身体严重透支,大脑长时间缺氧缺血,心脏已累到跳不动了……
12月15日晚,张子权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等了12天,还是没等到他醒过来,他太累了!”战友唐海峰哽咽着说。
2020年11月4日,张子权请战参加边境重大涉疫专案侦办。此前,临沧警方公开缉查中,在一辆由边境驶来的商务车上,查获一名可疑外籍女子,后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经查,警方挖出一个以田某为首的跨境犯罪团伙。这名女子曾与田某生活多日,还到过耿马县孟定镇多地。
若不尽快破案,后果不堪设想。市县两级公安抽调警力组成专案组。张子权等人于11月8日连夜赶往孟定镇,审讯主要犯罪嫌疑人,获取犯罪团伙的上下游信息。
室外气温30多摄氏度,为防交叉感染,审讯室不能开窗、不能开空调,张子权和同事戴着护目镜,穿着防护服和纸尿裤,每天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同事杨鑫说,出来时,衣服能拧出水来,身体就像被蒸熟了一样。
就在犯罪团伙的关键案情一一浮出水面时,张子权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11月22日晚,结束审讯后,张子权脸色发白,直冒虚汗,同事们劝他休息几天。“这案子一直都是我跟,等结束了再说。”他没停下来休息。
12月3日,张子权和同事辗转多地抵达藏匿有8名涉案人员的安徽萧县。他像上紧的发条,一心想着案子,没有考虑过身体。当晚回到酒店,张子权考虑到仍有2名涉案人员不知去向,决定继续梳理线索,直至栽倒在地。
多少次身陷困境,都能全身而退,但这一次,他却离开了。
1994年,年仅10岁的张子权在父亲的追悼会上,含泪紧握拳头。从此,“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成为他的人生追求。
2003年,张子权考入云南警官学院;2007年,毕业从警。2011年2月,张子权对张子兵说:“二哥,我已申请调到禁毒队工作了,你不要告诉妈!”张子兵吃惊问原因。张子权说:“父亲倒在了禁毒战场,当缉毒警察是我从小的心愿。”2011年9月,张子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要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为党奉献自己的一切。”
出差多,加班勤;抗击疫情,他按红手印参加抗疫战毒先锋队;脱贫攻坚,他申请到偏远艰苦的村寨;单位评先评优时,他将荣誉让给战友……别人觉得不理解,张子权说:“我是英雄的后代,绝不能给父亲丢脸!”
村民马锐家庭贫困,40多岁还娶不上媳妇。驻村的张子权常到他家做工作,马锐担心还不起贷款,不愿拆除危房重建。经张子权劝说,马锐改变了观念,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盖起了新房,种起了茶叶和甘蔗,脱了贫摘了帽,还娶了媳妇;村民李丽的丈夫正服刑,她带着孩子和婆婆,生活困难。张子权连续20余次上门走访,自己出钱为孩子解决入学问题,四处奔走帮助她们一家办理低保、申请贷款,寻找适合的养殖业,最后李丽也找到门路致了富,建起了新房……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张子权走遍37个村、58个村民小组,走访1000余名群众,参与破获黑恶势力案件90余起。
……
跟父亲一样,张子权在禁毒路上英勇无畏。参加工作以来,他常化装侦查,卧底在毒贩身边,有时还冒险周旋在歹徒的枪口下。
“紧急任务,迅速归队。”2017年4月的一天,张子权和同事接命令秘密抵达边境,搜寻一个有武装分子把守的毒品加工厂。他们在气候湿热、漫无边际的原始森林里搜寻10多天里,不能生火做饭,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溪水。晚上会听到野兽嚎叫,身边不时有毒蛇爬过。
一天晚上,他们突然发现不远处有微弱的灯光。准备靠近时,对方胡乱开枪,子弹“嗖嗖”飞过。专案组根据侦查到的情况,迅速实施抓捕。随后,张子权带着战友在工厂外设伏。
这时,一辆车突然从工厂冲出,张子权鸣枪示警,连开数枪逼停车辆,随即一步冲上去,死死按住毒贩。民警们紧随其后,从毒贩身上搜出一把子弹上膛的手枪。最终,警方成功捣毁了这个制毒贩毒窝点,缴获毒品、制毒配剂及手枪。事后,面对怕不怕的问题,张子权说,怕危险就不当警察,怕死就不干禁毒!
接过父亲接力棒,投身禁毒事业后,张子权用生命和毒贩交锋,与战友们共缴获毒品27.7吨,参与破获制毒物品案件46起,缴获制毒物品1100余吨。他对战友说:“干禁毒非常危险,但我很喜欢这份职业!”
“感觉自己就是要当警察,这份职业相当神圣,一定要做好。”张子权生前接受采访时说,干禁毒这个工作,必须义无反顾。
闪耀的光辉
“在支队荣誉室,有一面英烈墙,上面挂着牺牲战友的照片。”黄涌说,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是全国第一批专业禁毒队伍,1982年至今,为禁绝毒品,20多名战友先后倒下,百余名战友负伤。
2020年12月18日,张子权的骨灰盒送回家乡时,妻子李莲超早已在机场等候,当看到那张灰暗的黑白照片时,她拼命地冲上去,抱着骨灰盒,不停地抚摸。
张子权牺牲后,有网友留言:前一段时间看过他父亲事迹的纪录片,当时还打着马赛克采访他。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见到了真容。他们在守护着我们,而我们却只能在这样的时刻认识他们。
一位同事看到张子权5岁女儿可爱的小脸后,回想起当年第一次见到张子权时的情景,多年前送别老所长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发了条朋友圈:子权,从今以后你不用再遮着脸了。
在送别仪式现场,很多人戴着的口罩被泪水浸湿。张子兵说:“侄姑娘还小,只是问,为什么会有一张爸爸的大照片?我们瞒着她,说爸爸出差去了。”
该怎样把张子权牺牲的消息告诉母亲?26年过去,母亲彭太珍还未能从丈夫牺牲的悲痛中走出来,这次,她还能否经受得住打击?犹豫再三,张子兵还是说出了实情。当时,母亲脸色变白,自言自语地说:“子权啊,跟你爸爸一样,还是出事了。”
两代禁毒警,父子皆英烈。这背后,彭太珍付出了太多太多。
张从顺牺牲后,同事多次去看望慰问彭太珍,她总是强忍悲痛,不提要求、不讲困难。日子虽过得清贫,但彭太珍从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委屈,她含辛茹苦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先后将他们送入公安队伍。
老大张子成留在老家镇康县,在最基层的凤尾派出所一干就是20多年;老二张子兵成为一名交通警察,刮风下雨坚守在大街小巷;老三张子权,追随父亲足迹,主动申请调入禁毒支队,一年300多天在外出差。
“尤其是子权,我们喊他‘小宝’,从小看着他长大。自从做了禁毒警察,就变得更成熟稳重了,有他父亲当年的影子。”黄涌说。
“公公牺牲了,您怎么还舍得让他们三兄弟当警察,您不怕吗?”
“老张跟我说过,没有警察,哪来的安宁?没有安宁,哪来的家?老张没做完的,让他们接着做吧。”
这是张子权妻子李莲超和婆婆彭太珍的对话。
2012年,李莲超与张子权相识。当时,张子权是驻村扶贫队员,办公地点在她家隔壁。李莲超经常看到他在地里忙得大汗淋漓,给群众讲政策讲到口干舌燥……他的真诚感动了村民,也打动了李莲超的心。
慢慢地,李莲超才知道,张子权是禁毒英雄张从顺的儿子,大哥和二哥也都是警察,李莲超为能成为这个警察之家的一员感到自豪。但没想到,结婚后一家人聚少离多,8年里,跟子权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
每次产检,他都不能陪伴;女儿出生,他在执行抓捕任务;春节团聚,他去外地办案……李莲超说,丈夫经常缺席母女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却从不会缺席他心中至高无上的事业。
禁毒警察特殊,枪林弹雨、隐姓埋名、你死我活是这个职业的真实写照,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在禁毒支队,甚至找不到一张完整的支队全家福,这是因为每时每刻都有人战斗在一线。
“最怕听到‘我要出差了’这句话。”李莲超说,结婚以来,张子权几乎总在出差,为不影响他的工作,她一般不主动联系他,只能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他报平安的信息。
她曾劝他,能不能换个岗位?张子权却说,“毒品害了无数家庭,父亲为禁毒付出了生命,接过父亲的使命是我一生的追求。”
结婚时,张子权贷款在临沧市区买了套70平方米的房子。只要一有空,他就早早回家陪伴妻子和孩子。他们家客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看着张子权和女儿在沙发上玩耍,李莲超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我们还没吃饭,还在等人,这边天黑好久了。”
“你要按时吃饭,照顾好自己。”
这是夫妻俩相互发的最后一条微信。李莲超告诉记者,张子权此前答应她和女儿,出差回来就带着她们一起去旅游。为此他还专门给女儿办了身份证,想带她坐飞机去北方滑一次雪。
“爸爸,你这次出差好久了,你要什么时候回来?”5岁多的女儿还以为爸爸在出差,拿着手机给他发语音。
今年清明节,彭太珍再次带着孩子们扫墓。在张子权墓碑前,老人家抚摸遗像的手不停地颤抖。彭太珍说:“子权是我疼爱的儿子,也是警察的儿子,他走了我很心痛,但如果重新选择,我仍会支持他当警察!”
“公公和子权都是为国家牺牲的,他们是我们全家的光荣。”李莲超说,像子权一样流血牺牲的警察有很多,像自己一样失去丈夫的警嫂也有很多,像女儿一样失去父爱的孩子也有很多,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才换来了一方平安和万家灯火的团圆。
(村民马锐、李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