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提琴制作师郑荃——

粗磨细琢 琴声袅袅

韩 鑫    2021-07-14 11:13:58    人民日报

【绝活看点】

郑荃从事提琴制作40多年,潜心钻研提琴制作技艺。上世纪80年代,他曾获“中国提琴制作大师”称号。从选材,到定型、打磨,再到上漆,每个微小的工序都有可能影响到提琴的音质,多年来,郑荃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和心得。

 

“沙沙沙”,闻声穿过一条古朴雅致的走廊,轻轻推开尽头处的房门,提琴制作师郑荃(上图,资料照片)正埋头伏案,细细打磨一个初见提琴形态的琴板。只见他用拇指刨快速沿弧度打薄琴身,动作轻盈却下手稳健,反复数次,原本平整的琴板便如一座连绵的山峦,凹凸错落有致。

“提琴制作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要有苦坐冷板凳的功夫。”郑荃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从事提琴制作已有40多个年头,制作了近200件提琴。“提琴是技与艺的结晶,须得胸中有丘壑,方能下刀如有神。”郑荃介绍,这把琴是为一位小提琴家量身定做的,他在脑海中成百上千次琢磨其演奏方法和风格,然后再重新审视手中正在雕琢的木料,他眼前浮现的已然是完成后的景象。

心中有“图景”后,便开始一刀一刨地琢磨。然而,要把想法转换为实物并不容易。“别看提琴只有百十个零部件,但木材的软硬、琴型的宽窄、音板的平凹都会对音质产生影响。”郑荃说。

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材。“世上没有两块一样的木头,哪怕是同样的树种,长在不同的朝向、选取不同部位,敲击发出的声响都会有所差别。”郑荃捧起两块看似相同的音板,告诉记者,这两块音板都是20多年前产自阿尔卑斯山脉的枫木,相隔不到50公里,叩击出的声音却大相径庭。“通过经年累月一次次试探,才能慢慢摸清上千种木材的声音特质。”郑荃说。

选材过后,便是定型、打磨。按照整体思路,确定琴模的尺寸,然后因材施料、随形而琢,逐步达到细腻的程度。用来做活儿的手工磨桌,说起来极其简单:一盏台灯、几把刀具,以及散落在桌角的调色盘。“工具虽然简单,工艺却很复杂。”郑荃说。一把提琴,从粗磨到细琢,要不断更换各种型号的锉刀,每把琴身形态各异,凸凸凹凹,都靠手上功夫,操作起来,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以音板为例,刨光之后,要一点点铲出弧度。将眼睛对准一件已经打磨成型的音板,看似浑然一体,却仍有调整的空间。“每一个点位的厚度都各不相同,失之毫厘,音质便差之千里。”翻开笔记本,只见一张点位图上密密麻麻分布着几十个数字,每个数字代表一处厚度,全部精确到0.1毫米。“按图施工后,再用百分表测量厚度,反复修改,才能臻于完美。”

成型组装后,进入提琴琴身制作的最后工艺——上漆。“油漆的调制和使用也都会影响提琴的音质。”郑荃说,“上漆前,要先在提琴上涂抹一层纳米材料,能更好地过滤杂音。”

在郑荃看来,每个微小的工序都会影响提琴音质;做起活儿来,郑荃的两只眼睛像被磁石吸住,呼吸都变得轻缓。“只有了解提琴文化、懂得欣赏提琴演奏,才能制作出优质的提琴。若只是依样画葫芦,难免多了匠气、失了灵气。这需要穷尽一生去学习……”郑荃说。

说话间,10米见方的房间里,“沙沙”声又响了起来。郑荃坐在桌前,继续那饱含灵感与耐心的琢磨,让手中的木头,慢慢出落成心中的提琴模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
下一篇:让蛛丝马迹说出真相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