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王兰花:唱响兰花芬芳的志愿者之歌

王豪    2021-07-13 15:05:56    中国青年报

“吴忠有个王兰花,身后跟着一群‘傻’大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这是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顺口溜里的“主人公”王兰花不久前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荣誉背后,是她将解决社区各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16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的执着与奉献。

据统计,自2005年成立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以来,王兰花和伙伴们已为居民解决困难7000多件,调解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00多场次,推动当地志愿者从最初7人发展到6.5万余人。

在这位年逾古稀的共产党员眼中,这些都是一名普通党员该做的事。胸前的“七一勋章”沉甸甸,王兰花说,这是一种荣誉、一种收获、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和担当,要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扎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让志愿兰花在吴忠常开长盛。

2004年退休前,王兰花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裕西社区居委会工作了近12年,还兼任社区的人民调解员,是街坊四邻口中的“大忙人”,常常为大伙儿的事“跑断腿,磨破嘴”。退休后,王兰花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她甚至关起门来,哭了好几鼻子,为自己不能再“名正言顺”地服务群众感到遗憾。

一些群众的求助电话、登门拜访又将王兰花“拉”回了过去的日子。原来,早在相互扶持的12年时间里,裕西社区的3000多户居民也把王兰花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

“家里的年轻人要外出,老人没人照顾”“有小夫妻吵架,影响了邻里的休息”“垃圾没有及时清理”“自行车乱放占道”“下水道堵住了”……遇到这些麻烦事,他们还是想找那个“热心肠”的王大妈说道说道。

王兰花的心热络起来,她告诉自己,“人退休了,思想不能休息。趁着自己还能活动,一定要想方设法再为辖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再为社会奉献点啥。”

为此,她在退休第二年便联系6名离退休干部和爱心人士,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开始了新一轮的“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内管柴米油盐,外管斗殴扯皮”的忙碌生活。

现年64岁的郭淑玲是“王兰花热心小组”的早期成员之一。她坦言,自己“抹着眼泪”成为一名志愿者。

2006年,下岗在家的郭淑玲偶然间得知了王兰花的善举,便上门“毛遂自荐”。王兰花并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而是带着郭淑玲去了独居老人马秀英的家。

一进门,王兰花就拿起笤帚扫起了地,接着又给老人洗了衣服、换了床单被套、做了饭、洗了澡。

“好长时间没给你剪脚趾甲了,来,让我瞧瞧。”郭淑玲记得,王兰花说完这句话,随后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马秀英对面,把老人的脚抱在了怀里,一丝不苟地用剪刀把老人的脚趾甲修理得平平整整。

这个场景,让郭淑玲几度落泪,她再次告诉王兰花,“这样的志愿者队伍,我愿意加入!”

26岁的马晶也告诉记者,在与王兰花有了交集之后,她才意识到志愿服务“行胜于言”的重要性。

今年1月4日,马晶随王兰花到青铜峡草台子村慰问困难群众。在村民潘志国家里,王兰花不仅送去了爱心企业捐赠的慰问金和物资,还在出门后再次折返,让潘志国的孩子试穿了衣服,“生怕不合身,孩子穿不了”。

马晶说,在那个瞬间,她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还需要用真心去感知受助者的渴盼。

而今,马晶已经成为一名专职志愿者,她希望通过双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都会拿王兰花的事迹作为一面“明镜”,鼓励自己,“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一朵兰花,芬芳满城。在吴忠市,还有无数个“傻大妈”“小伙子”“丫头子”在王兰花的引领下走上志愿服务的道路,其在实践中形成的依托县乡村三级志愿者之家,推行群众点单、志愿者之家派单、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组织领单、三级管理部门记单的“四单”服务模式,发挥联系服务(志愿者)、管理培训、孵化培育、整合资源、传播志愿文化五项功能的“345”志愿服务模式,更是让文明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风尚。

一些曾经的受助者如今也成为兰花热心志愿服务小组的追随者。

80后舒宏勇是裕西家政服务中心的老板,每天都很忙,但只要社区里的残障人士、孤寡老人有什么需要,热心小组一声召唤,他就会跑去帮忙。

舒宏勇的父母在他小时候离异,父亲靠微薄的工资抚养他和弟弟。父亲去世后,兄弟俩更是常为吃穿发愁,是王兰花伸出援手,每隔两天送吃的、洗衣服,还到学校帮他们申请减免学费,申领低保。“连开店都是王姨跑前跑后张罗的。”舒宏勇说,现在,他能自食其力了,也想贡献一分力量,让花香飘过的地方,情和爱悠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宴大师”拍短视频教年轻人做饭
下一篇:他的舞台在井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