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电影的老兵赵光:走进老人们的生活
央视网消息:多年以后,面对满满两个屋子的1000多部老电影胶片和8台电影机,赵光不止一次地回想起自己陪着妻子去公园遛弯的那个下午。
那次遛弯与往常稍显不同。晚饭后,他和妻子去了家附近的一个公园,不知怎么就走进了一家敬老院。夏日傍晚,蝉鸣无休无止,闷热的天气里,赵光看见一群闲坐纳凉的老人摇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脸上没有更多的表情,但人生暮年里的空虚和不安却肉眼可见。
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遛弯,一个普普通通的场景触动了赵光,他决定为这群闲坐纳凉的老人们做点什么。
那是2005年,他刚刚从部队转业来到地方工作,带回来的除了一笔不菲的转业费之外,还有一套连队领导赠送的老式电影播放机:赵光决定为老人放电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起来。
如今,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赵光已经坚持了16年,义务放电影超过一千多场次。回忆过往,他淡淡地说:“我还能给他们做什么呢,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共鸣
西安西郊天台路,三桥老年公寓。端午节假期中的一个傍晚,阵雨之后,天气凉快了下来。晚上7点,赵光准时从单位拉了放映机来到这里。这是赵光志愿者团队在这家老年公寓慰问活动的一部分,当天上午,他们给老人表演了自编自演的舞蹈,还义务给一些老人理了头发。
因为小雨时断时续,赵光和同伴们把放映机从室外搬进了一楼餐厅,挂上银幕。老人们很快闻讯而来,不一会儿工夫,这个有着大约30个座位的临时影院就几乎被坐满了。老人们拉着话,屋里热闹起来。
从部队转业后,赵光在陕西省药监局工作,所以正式放映之前,他都要播上几段有关食品和药品的宣传片——在这个时候,他既是义务放映员,又是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员。
这天晚上,赵光说了几部老电影的名字,最终,老人们还是选择了已经看过好几遍的《小兵张嘎》。电影开始,灯光调暗,老人们也迅速地安静下来。
十几年来,像这种节假日的放映已经成为赵光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他走遍了西安周边大大小小几十家养老机构,甚至去到延安、铜川等地。电影的观看对象也从老人扩大到社区居民、工地农民工,甚至监狱服刑人员。观影人次达到20余万。
“经常是半夜三更回去,说实话很累,做的时间长了也很枯燥,但是老人很需要。”赵光说,养老院的老年人大多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让他们非常喜欢老电影。在放映时,他能够非常直接地感受到老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在看《英雄儿女》和《刘三姐》这种电影的时候,他们会从头到尾跟着唱,开心得像个孩子,忘记了年纪。”
在和央视网记者说这些话的时候,《小兵张嘎》播放到了故事高潮,屋里的老人们发出阵阵欢呼。
坚持
赵光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义务放映是在阿房宫敬老院,放的是电影《董存瑞》,一个叫隋桂芝的老人看得高兴,兴奋地拉着他的手问,小伙子下次什么时候来。“他们希望我再去,给他们带来快乐。她开心我也开心,只有这样我才能坚持一直做下去。”
隋桂芝老人因为不想给家人添麻烦才住进了养老院,她进养老院的时间不长,显得孤僻封闭。而赵光放的老电影,让孤独的老人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青春记忆,她向赵光激动地讲述起自己年轻时唱歌的情景。
赵光说,那段时间他和老人约定定期去放电影,明显感觉到老人精神状态的变化,比原来精神和乐观多了。
“最早敬老院里几乎没有业余文化生活,现在养老机构平时也举办很多文娱活动,也有其他的义工和志愿者,房间里也都有电视,但是集体看电影这种形式依旧吸引他们,电影里是他们的青春记忆,实际上和年轻人喜欢聚会是一个道理。”
三桥公寓副院长何鹏军说,老人们上了年纪,住养老院,没有家人在身边,寂寞和空虚在所难免。他们爱操心,还需要陪伴,文化活动对他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有效纾解焦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过去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2001年的7.1%上涨到2019年的12.57%,上涨了77.04%,老龄化趋势明显。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966年出生的朱秀国是赵光在药监局的同事,也是赵光义务电影放映的志愿者。“他放的那些电影我都看过,也都爱看,更别说这些老人,所以我觉得他的活动很有意义,人活着干什么,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把一个平凡普通的事做好,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我们能跟着他做这个事,是因为赵光已经做到了。如果这个社会都这样,老人会更幸福,社会也会更和谐 。”
习惯
和很多人一样,赵光对电影的喜爱源自童年。从小生在农村,业余生活单调,看一次电影是很奢侈的快乐,也是在那时候他对电影产生了最初的兴趣。“现在这一代人已经没有这种乐趣了。”
长大参军之后,赵光成为一名空军雷达技师,服役期间学习了电影放映技术。退役时,他所在连队又将一套放映设备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他。
这些都为赵光此后十几年的义务放映做出了铺垫,但真正对热爱和坚持的考验是在做义务放映之后才到来的。
刚开始没车,赵光就骑三轮车拉放映机和胶片去给老人放电影;再后来在岳父的资助下,购买了一个二手奥拓汽车;开了几年后,才自己换了一辆家用轿车,方便拉放映设备,同时还要在外面租库房存放设备。
更大的经济投入则是花在设备的购买和数字电影的版权费上。赵光甚至打包买下了西安市阎良区电影公司的所有设备,他坚持不放盗版电影,为此花钱购买了数字放映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二级院线。16年来,他为此花掉了包括转业费在内的几十万元。
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我是个工薪族,爱人是教师,这些钱全靠省吃俭用,我不抽烟不喝酒,可能放电影是我唯一的兴趣爱好。”
“16年来,这件事对我本人改变不大,但对周围人改变挺大。我的孩子因为受我的影响,坚持弹钢琴,现在已经过了十级;我的同事、家人都主动参与了进来,他们都看在眼里。”在单位的支持下,2012年,赵光成立了“老兵赵光爱心志愿者服务队”,目前,这支志愿者队伍有30多人。
赵光总结,能坚持做这样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事十几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身上的军人素养,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不能失信于人,尤其是老人。
“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做公益,是什么支撑着我走过十几年。每次回答这样的问题的同时,我也都要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很多时候我对这样问题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习惯了。在不经意间,我走进了老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渐渐地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如果不做了,我还能做些什么?”在单位内部的一次演讲中,赵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