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代成为第一批入党的学生党员;留学学业取得进展时选择回归祖国;33岁当选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40岁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42岁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助理孟祥飞不仅是团队科技攻关的带头人,也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最美奋斗者”。
“我的家乡山东临沂是革命老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度非常高,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件光荣的事。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从小到大,他一直影响着我。”谈及入党初衷,孟祥飞表示,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一直有“红色基因”。
立“军令状”——“干不好‘天河一号’应用,我卷铺盖走人!”
在孟祥飞的履历中,参与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发,是写在职业生涯起点处的辉煌。
“‘天河一号’最初启动研制时,所有团队都要从体力活儿干起。要自己改造机房,自己安装超级计算机机柜等设备,做的都是非常基础的工作。那时我刚留学回国,心态有一些膨胀,认为自己应当从事更‘高级’的工作。但是,看到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党员、老专家同样在做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毫无怨言。他们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的精神,让我找回初心再出发。”这是2009年,孟祥飞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加入刚刚成立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没有任何工资待遇,他和团队白手起家。
在孟祥飞看来,从喝过“洋墨水”的膨胀到重新找到人生定位的转换,离不开党的引领。“这种引领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老专家、老党员等前辈的实际行动来传承的。”
党员精神的传承,表现在无怨无悔地埋头苦干,更表现在齐心协力地克难攻坚。“我们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国外要用一年甚至一年半才能完成的安装测试任务,并使‘天河一号’于2010年成为世界超级计算机性能之首。”孟祥飞说。
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和应用能力,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发达国家争相抢占的科技战略制高点。“国际上有许多专家质疑中国,认为我们为了取得全球第一的排名,制造了一个只会算数,‘中看不中用’的‘游戏机’。这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把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全面做好,才能让中国超级计算机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孟祥飞表示。
此时,孟祥飞不仅是团队党组织负责人,也是应用技术研发的主要负责人。“我向中心领导立下‘军令状’:干不好‘天河一号’应用,我卷铺盖走人!”
敢于直面挑战的力量源泉,同样从老党员传承中来。1978年,老一辈共产党员、科学家慈云桂先生接到研制我国首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任务时,曾经表示:“拼上这条老命,也要把中国的巨型机搞出来!”孟祥飞以之为榜样,经常在团队中分享慈云桂先生的故事。他说:“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是‘天河一号’研制的基础。党的建设和‘银河’精神的接续传承,保障了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何以报国?——坐地铁时都在工作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科研骨干,孟祥飞是从物理学研究转入超级计算创新领域的“跨界者”。
“我需要超级计算机开展研究工作,而在2010年以前,国内的科研条件相对薄弱,我的研究在国内很难找到大规模平台支撑,因此只能选择通过联合培养的途径到美国继续研究。”读博期间,孟祥飞成为一名国家公派留学生。
在美留学对孟祥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看到了我国和美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而比实际差距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支撑平台的差距。那时在国内,我找不到相对较大的研发平台,而在美国,一所普通大学就有超级计算机,国家实验室的科研条件更是我国望尘莫及的。正是这些强大的平台,支撑着美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领先。”
孟祥飞在美国的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实验室导师告诉我,我的工作可以完成2至3篇博士论文。同时,美国有着优越的科研条件。因此,当我提出要回国时,导师很郑重地问我,是不是真的想好了。”
“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他表示,在美国科研平台上取得的所有成就都要打上美国标签,发表的任何成果都是美国成果,这些都触动着孟祥飞。“作为一名中国科研工作者,我在美国能取得更多成绩,但是无法为自己国家的科技创新作出任何贡献。”
那一年,我国首个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在天津落地,“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在这里启动。“回到国内,我或许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展自己的研究。”孟祥飞说。
加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孟祥飞,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即使在地铁上也常处于工作状态,写方案、开发代码,经常坐过站,一直坐到终点站被乘务员赶下车。‘天河一号’计算机系统是7×24小时运行的,我们也每天‘刷夜’,只要机器在运行,我们系统测试、技术开发就没有停歇。”
现在,“天河一号”已经能够做到“算天、算地、算人”,宇宙演化模拟、天气预报、水文地质研究、新药研发、脑科学研究等领域中,都有“天河一号”的能力支撑,这是孟祥飞最欣慰也最自豪的成就。正是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的突破,使“天河一号”于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荣誉,也让中国的超级计算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自立自强——科技强国就是要攻克“卡脖子”技术
“奋战在科技一线的党员,首先要有建设科技强国的初心和使命感,其次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谈及科研领域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孟祥飞表示。
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由孟祥飞和合作团队共同开发的三维高精度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软件,便实现了我国自主技术对国外技术的大规模替代。“以前,这些技术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我国租借这些技术软件,每个油田每年要花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一旦在国际市场上与这些国家出现竞争,它们就可能通过技术封锁卡我们的‘脖子’。因此,我带领团队开始研发我国自主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和超级计算支撑的高性能处理平台,在实现国产替代的同时,应用于国内重要物探企业和研究机构。”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的成功,则意味着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领先一步。孟祥飞解释:超级计算机如同人类的超级大脑,CPU等计算芯片是它的神经元,高速通信网络相当于大脑中的神经网络,通过这些网络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计算芯片组成一个整体后,操作系统像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对它们进行控制和管理。“可以说,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涉及计算芯片,涉及高速互联通信技术,也涉及系统软件自主开发技术。”
作为“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已经在研发过程中。孟祥飞介绍:“2018年,我们完成了原型机的研制。在‘天河一号’中,计算芯片采用的仍然是美国芯片,而‘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实现了整套全自主研发突破,为研制全自主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孟祥飞团队的努力下,超级计算机已经发展为我国的“国之重器”。“超级计算机研制是对国家信息技术的核心驱动,同时超级计算机又形成了一个超级算力平台,它可以服务支撑我国各个领域的创新。”
从2001年5月入党至今,20年光阴逝去,孟祥飞已经从一名青涩学生成长为我国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在他看来,自己获得的荣誉是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认可,也是对他的鞭策。“我只是坚守好了自己的科研岗位,践行了一个党员应有的使命担当。未来,我将继续奋发作为,立足于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和科技攻关,为我国科技创新、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孟祥飞表示。
(《人民周刊》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