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安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的群峰智能机械公司,因农民工庄森彬出名了。今年,庄森彬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
22日,记者来到群峰机械公司的控制柜测试车间,身着工装的庄森彬正带着徒弟对“离线码垛机自动控制柜”进行最终测试。
拧螺丝也是一门学问
见到记者,庄森彬点头打过招呼后继续测试控制柜。眼前这座1.5米高、1.2米宽的控制柜里,数百条电线分成几排固定在线路板上,依次固定的还有各种型号的开关、电闸、熔断器等元配件。
庄森彬用不同的检测仪器,进行螺丝紧固检测、线路通电测试、元配件参数调试。等所有步骤走完,已经过去了40多分钟。
庄森彬向记者解释:“最终测试非常重要,每一个测试标准都直接影响电控设备的运行。”
庄森彬把记者带到一位正在线路板上配线的工人面前,指着工人正在对照的线路图说,图纸上标记了号码和配件符号,每一个都是唯一的,有数百条线,上百个元配件,上千个接口。工人在配线时,必须严格按照图标配上相应的线或配件,对号入座。错一个,哪怕是螺丝松紧度不对,都将导致调试过程出现问题。
说完,庄森彬拿起一条白色短线递给记者,指着线路板上的两个接口点,让记者试试。
记者从一个盒子里拿出螺丝,在配线工人的指点下固定短线,感觉很容易,于是继续操作,才固定4根短线,记者就感觉右臂发酸,右手拇指和食指不灵活。记者坚持,到固定第十根时,拇指和食指已然转不动螺丝了,两指拧螺丝的部位已有些红肿。
“等一会儿肿得更厉害,像得了甲沟炎一样痛,完全不能碰。”庄森彬笑着让配线工人伸出手给记者看,满手粗纹,不仅手掌、指节,连指尖都是厚厚的老茧,“控制柜不是装配好这些线条、元件就行,里面有上千颗螺丝,一些重要部位的螺丝对松紧度有要求,太紧容易滑丝,太松容易脱落,怎样的程度才正好,要靠手感确定,大家只能徒手装配,没法借助工具”。
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都说慢工出细活,我们是快工也要出细活,有时候出口的单交货急,任务量大,我们就得赶工,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连续上班30多个小时。”对于自己的工作,庄森彬很自豪。
1999年,20岁的庄森彬从南安农村来到群峰机械公司打工。“刚参加工作,浑身是劲,对什么都好奇,看什么都想学。”庄森彬回忆,那会儿每天除了按时完成师傅交代的工作,其他时间就是追着别人的师傅学艺,“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个‘123’的小目标,精通一门技术,掌握两门技术,学习三门技术”。
庄森彬说,哪怕是实现这个小目标,也让他脱了几层皮。“我文化低,没接触过电工,符号看不懂,参数不明白,元件不认识,更重要的是看不懂线路图纸,真的是两眼一抹黑。”
庄森彬抓住任何可利用的时间学习,别人下班离开车间,而他的夜间学习才刚刚开始。“晚上10点以后来公司,经常能看到庄师傅在学习或者捣鼓设备。现在他有许多荣誉加身,仍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每天坚持学习成了庄师傅的一种习惯。”公司党支部书记黄梅芳说。
20多年的坚持,庄森彬对自动电控系统了如指掌。
“能用上学到的技术,才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庄森彬说,“人一定要学习,还要好好学。”
正是这份学习的热情,让庄森彬从一个当初什么都不会的“小白”,成为行业“大神”,先后获得技能大师、金牌工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拥有67项专利获得授权
荣誉没有令庄森彬停下脚步,他依然保持着“小白”的心态,不断学习钻研。
装配控制柜时,头部会挡住光线,光源不足很难操作。庄森彬就在螺丝刀内植入压力传感器、光敏电阻、电池、控制模块、电磁铁,当接收到人手的握力信号时,灯组自动亮起。
压力光敏双结合充磁螺丝刀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不仅如此,庄森彬还对公司的全自动砌块成型机、自动离线码垛、垃圾压缩站、电动扫地车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仅个人就有67项专利获得授权。
“群峰机械面向全球,设备需求种类繁多,许多外单要求特殊,零配件难求,庄师傅就迎难而上,对现有材料进行改进或重新制作。许多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都是庄师傅和科研团队的专家一起攻克的。”黄梅芳说。
庄森彬工作态度严谨,在行业里是出了名的。他说:“刚入职时,有一次在厂部独立修电话机,没一会儿就被叫去厂部,原来电话机底板盖我只用两颗螺丝固定,还有两颗扔在一边。当时觉得差两颗螺丝没什么影响。没想到师傅知道后,列举了很多因极小的疏漏导致巨大灾难的例子教育我,还动不动念叨这件事。于是,我就养成晚上睡觉,都要先回忆一下一天的工作,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如今,这份严谨也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给了徒弟们。庄森彬传帮带的工人大多是外来工。他从电工基础知识开始,到识图、标线、接线与维修,再到原理结构与图纸设计,一步步认真地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