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黄予剑
6月22日,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采油高级技师张义铁获评“中华技能大奖”,是中石化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
张义铁从事采油工作23年,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工成长为全国石油石化行业工匠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以他名字命名的技师工作室,研制出115项技术成果,其中11项在省部级以上获奖,40项成果获国家专利,21项成果在多个油田推广应用,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7000多万元。
历时两个多月攻关,张义铁最新革新成果“出炉”了。
“通过磁性探头定点采集声音,蓝牙传输并降噪处理,可以帮助巡查人员判断抽油机、泵类设备声音异响的原因,及时处理,避免小问题酿成大事故。”5月12日,在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张义铁技能大师工作室”,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故障检测仪时,张义铁眼神充满光彩。
只有一直学习才不担心落伍
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的故障检测仪,经历了外观设计、电路分步、3D打印、组装试验一系列过程。“光是强磁探头,就试验了十几个种类。”
工作室里,各类专业书籍摆满了3个大书柜。“自动化控制、3D打印、三维软件建模……”张义铁介绍自己最近几年的学习重点。
23年前,他从一名初中技校生起步,自学完成采油工程专业大学专科课程,先后取得6个岗位操作证,成为采油工和集输工双料高级技师,并获得中石化职业技能竞赛第1名,成为江汉油田第一位“80后”金牌状元。
张义铁的爱人许光彩与他同在一个单位。“经常帮他收快递。”许光彩说,除了专业书籍,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机械零部件。“他总担心落伍,一直都在学习,周末也经常在工作室捣鼓。”
头顶诸多“光环”,外人很难知道张义铁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近年来,他完成了62万字的《江汉油田大采油岗位标准化操作手册》编写工作,并身体力行做好推广应用,实现采油一线员工一专多能、一人多岗、持证上岗。在我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涪陵页岩气田建设中,他“跨界”完成页岩气采气工岗位标准化建设工作,填补了国内该工种岗位标准空白。
技术创新帮助员工减轻劳动强度
雨季来了,井场周围的杂草又开始疯长。
“考虑到专门购置除草设备不划算,市场上也没有适用于井场道路的设备,我们去年利用基层闲置的拖拉机,改造制作了一台除草机,提高工效近十倍。”张义铁介绍。
“以前一个采油队100多人,管理着100多口油水井,现在井数没有减少,人员却只有30—40人。”张义铁说,人员在减少,管理标准却在提高。如何帮助一线员工减轻劳动强度,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井场标准化建设中,提高管理水平,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环境保护摆在了油气开发最突出的位置。生产井由于热采、地面下沉等原因会造成井口装置和采油树垂向上移,这种现象被称作井口抬升,严重影响油水井正常生产。张义铁带领技术骨干向难题发起挑战,经过多次摸索和改进,最终研制出一种径向锚定法取换套技术,填补了国内定点更换套管的技术空白,在油田上百口油井应用后,节约油井大修费用1700多万元。
去年以来,为了改变传统人工卸油模式,实现油污不落地,他制作了自动破袋挤油机。为了改变传统开放式加药模式,他又投入到密闭式加药装置研制工作......
“制作了十几个射流器,喷嘴从3毫米、2毫米、1.5毫米、1毫米不等,一个个尝试,不行,又回来重新加工。”张义铁回忆说,去年国庆节,他都是在试验井场度过的。
最终,试验取得成功,为企业绿色发展增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