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出韧性城市建设,他积极承担建设项目,构建特色评价体系;作为强震动观测专家,他坚守在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的一线;在地震应急现场,他冒严寒抗酷暑投身地震应急处置。他就是北京市地震局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王飞。2018年,他荣获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安监之星·北京榜样”周“安监之星”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强震动观测评比技术创新三等奖,并成功入选中国地震局第一批“青年人才”计划;2020年,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细致摸排 构建韧性城市评估“北京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地震灾害风险越来越复杂。为了抵御堪称群灾之首的地震灾害,北京提出韧性城市建设,并把这项建设任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是能够抗御大震巨震的影响。
2015年开始,王飞参与北京超大城市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作为工程抗震韧性工作组组长,他申请并承担北京韧性城市建设项目5项,以北京市为例研究探索超大城市防震减灾理念,构建北京特色地震安全韧性评价的四级指标体系,通过47个参数评价北京的安全韧性水平。
面对国内韧性城市建设经验不足的现状,他多方申请科研项目,筹措工作资金,建立联合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主导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社区清华园的抗震韧性评估示范工作,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于全市包括城市副中心在内的40多万栋建筑的抗震韧性评估,摸清首都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的底数,逐渐构建出点、面结合的韧性城市建设的“北京模式”。
“没有参照标准怎么办?我们自己编。”王飞说。他坚持规划先行,标准至上的工作要求,推动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导则》的成功立项,并承担了国内第一部关于韧性城市评估的技术标准《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技术规范》的编制。
王飞还带领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团队圆满完成了《城市副中心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建设方案》的编制。当时,这项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他带领团队技术人员加班加点,深入调研国内外韧性城市建设案例,编制初步方案文本,邀请10余名国内抗震领域的知名专家对初步方案进行深入研讨,创新性提出副中心地区重要设施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的安全理念,最终圆满完成了编制工作,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作为技术骨干,他还参与了城市副中心地震小区划工作,承担了155个地震钻孔的勘察和数据分析,人工合成1395条地震波用于副中心地区各类建设工程的结构抗震设计,为城市地震安全保驾护航。
坚守一线 做好结构地震安全观测
王飞作为强震动观测专家,一直坚守在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的第一线。他坚持所学即所用,将工作重心放在地震灾害防御技术研发上。近几年,他主导完成了北京市20余栋重要公共建筑实时振动观测系统建设,观测系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他利用强震动观测系统的实时地震记录,研发了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平台。该平台能在10分钟内快速完成结构安全状态的评估和发布,提供烈度分布和灾害损失参考,在震后应急响应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荣获了中国地震局强震动观测技术创新三等奖。
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王飞为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的编制奠定坚实基础,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结构振动观测领域的空白。他还积极推进结构强震动观测的社会化服务,定期为开展观测的建筑业主提供观测报告,服务建筑的日常运行维护。一旦有地震发生,观测技术人员会及时提供建筑结构安全状态报告,为单体结构震后的自动处置与智能恢复提供评估咨询。
“一个人强不算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王飞说。作为“结构易损性评估与健康监测研究”创新团队的负责人,他带领青年技术人员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出版专著3本,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5项,撰写科技论文30余篇;承担的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项目被中国地震局验收专家认定为优秀成果。团队成员入选中国地震局人才计划,多人入选北京市地震局骨干人才和青年人才计划。
尽职尽责 冒严寒抗酷暑投身地震应急处置
在地震应急现场,王飞也是一员干将,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应急处置工作。作为现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组组长,他谨遵“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指示,带队圆满完成四川汶川、新疆皮山、河北永清和北京房山等近10次地震的现场评估,累计行程达2万公里。
2008年,王飞作为地震应急现场的新兵,第一次投身四川汶川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曾经美丽祥和的城市,在地震中变得满目疮痍,废墟一片。作为一名地震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会尽最大的努力服务灾区群众。”王飞说。汶川地震现场工作的20天,在他的心里埋下了应急人的种子,每次地震现场,他都会积极领命,随时准备赶赴灾区。在新疆皮山,工作组连续3天早出晚归,行程近2000公里,完成了48个调查点约10万平方米房屋的震害评估工作。由于高温中暑,王飞头疼欲裂,硬是靠喝藿香正气水挺了过来。“虽然语言不通,但看到灾区少数民族群众那充满感激的眼神,我心里还是很自豪的,我也为像石榴籽一样的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王飞说。
2019年春节前夕,河北永清发生4.3级地震,北京地区震感强烈。他得知后带领工作队第一个到达震中开展现场工作。近几年来,在地震发生时,王飞总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全力服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管是戈壁高温,还是零下10摄氏度的深冬严寒,不管是深夜人静的河北永清,还是风雪泥泞的北京西山,王飞都能及时出现在地震事件现场,高效服务地方政府和民众。由于出色的地震应急能力和现场工作表现,他被中国地震局评定为中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师,并受到中国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等一致好评。在2019年度的全国地震应急工作评比中,王飞和他同事们斩获了3个奖项。
15年来,王飞始终奋战在服务首都地震安全一线,践行“地震人”的初心使命,为推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坚强的地震灾害应急安全保障。(据《劳动午报》报道 劳动午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