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车水马龙间的平凡与不凡

——记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

2021-05-24 17:11:05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通讯员 吴佳儒

站岗打手势只是交警的基本功,过路行人习以为常。而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从第一天走上交警岗位,就把它当成一辈子重要的事。“练好了是一辈子的事,练不好也是一辈子的事。你执勤的位置不允许练不好,你必须是最优秀的。”铭记着这句来自师傅的教导,孟昆玉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荣立个人一等功3次、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5次,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模范个人以及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孟昆玉今年40岁,在他看来,他最珍贵的荣誉是群众出行平安。

 

始终用热情坚守“钉子岗”

2009年,在北京和平门路口执勤的孟昆玉,因其笔直的站姿、标准的手势、不厌其烦的服务精神,被几名大学生拍成视频传到网上。一时间,孟昆玉被网友誉为京城最帅交警,成为首都公安交警的闪亮名片。

一路走来,孟昆玉所在的执勤岗位常常是位置重要、不可无人值守的“钉子岗”。他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在执法中做到换位思考、讲求方式,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真诚的态度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用文明的力量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多年来累计纠正各类交通违法5万余起,未发生一起投诉案件。

2014年,孟昆玉调任中心区交通支队五中队任中队长,驻守天安门广场。一年365天,孟昆玉和战友们起三更、睡半夜,每天2次守护着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为保证升旗勤务按时到岗到位,经常准备3个闹铃作为保障。

无论是担任西城支队府右街大队大队长,还是担任中心区交通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始终肩扛“国旗卫士”“红墙卫士”的责任和荣誉,守卫首都中心区安全稳定。2019年8月,国庆安保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孟昆玉先后16次实地踏勘,拉列账单、画流程图、倒排工期……所有细节在他的脑海里反复推演,连续2个月吃住在单位、每天行走3万多步,与同志们奋战了一个又一个通宵。国庆前后,他连续工作了60多个小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始终在一线寻找好方案

和平门毗邻前门,北邻长安街,南抵两广路,车流人流量大,极易拥堵。为方便群众出行,孟昆玉针对路口周边公交路线复杂、群众问路多的情况,制作了4块公交线路指路牌立在路口,方便群众查看;针对出租车乱停车情况,设计制作5000张名片大小的停靠站示意图发放给出租车驾驶员;他还总结出“多引快转、不断公交、制住抢行、快清事故”的疏导方法,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出行的安全便捷。通过他的努力,和平门路口通行能力提高近15%。

“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在点点滴滴的创新行动中沉淀。在府右街大队工作时,孟昆玉经细致调研后提出“增设施、调单行”“解刚需、求共治”的停车管理方式,交通拥堵报警较之前下降83%;在中心区支队工作期间,针对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长安街核心区域重大国事外事活动多的情况,他带领中队民警徒步测算长安街一线距离,绘制岗位说明书,明确10种常规车速下的不同规模车队通过路口的时间以及不同的疏导措施,科学控制车辆通行时间,各项重大活动的交通疏导实现了零失误、零差错,也实现了勤务交通与社会交通双照顾、双满意。

长期战斗在一线执勤岗位,孟昆玉深知创新的重要性。今年,北京公安交管部门“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全面开局起步,作为支队分管交通科技建设应用工作的班子成员,孟昆玉积极与上级科信部门协调对接,积极推动支队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和系统应用的改造升级,全力打造新一代智慧指挥平台。

同时,孟昆玉关注一线民警科技应用的强化,遴选支队中的青年骨干民警组成支队“小教员”专班,常态化加强民警应用技能培训。他注重激发年轻、高学历民警的智慧潜能,鼓励大家立足一线交通管理实际,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参加“金点子”大赛、科技系统建模比武。在孟昆玉的带动下,队员们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创新进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赵小龙:与钢较劲的“火切王”
下一篇:董存瑞:勇往直前 舍生取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