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茫茫人海,大千世界,在不同境遇中、不同时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是,对于幸福在哪里的疑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氤氲的烟火中、晶莹的汗水里、梦想的花蕊内找到相似的答案。新华社近期推出“幸福看这里”系列融媒体产品,向每一位奋斗者致敬。
从凡常生活中捕捉幸福
两个用水泥浇灌的圆柱体,中间用根铁棍相连就成了杠铃;两块石块固定在台阶下就是做俯卧撑的器具……没有高端的健身器材,没有资深的健身教练,却有清新的空气,满满的欢声笑语,这里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心英雄山一角的“露天健身房”。
谁说“撸铁”是年轻人的专利?在这里,处处可见拥有一身健美肌肉的老大爷。除了深蹲、卧推等常规健身动作,老人们还解锁了“豹跑”下山、耍石锁等各种“硬核”健身法。
“我们这些老朋友现在不比谁钱多,就比谁身体好!”65岁的岳新路是这里的常客。“到我们这个年纪就会知道,健康就是福啊!”
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认清这一点的远不止岳新路。放眼全国各地的广场、公园、街道,处处可见踢毽子、跳绳、广场舞等种类多样的健身活动。全民健身的理念蔚然成风。
当岳新路和健身同好们挥汗如雨时,“90后”“宝妈”李舒凡拿着一架无人机出发了。河南安阳汤阴县后攸昙村的人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可泥地里刨不出金疙瘩,2014年村子还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为了拓宽增收门路,2018年,后攸昙村招商引资,发展无人机植保作业服务。李舒凡从全职主妇变身操作“高精尖”设备的职业“飞手”,每年和丈夫单这一项就增收上万元。“好日子离不开用心经营。我们农村人也得学会向高科技要幸福!”
科技不止改变了李舒凡的生活,也让同处偏远山区的广西灵山县的甘有琴成了千万粉丝追捧的对象。
摘果摸鱼、泡黄瓜豆角、流水席帮厨……甘有琴从没想过自己每天的凡常日子在被搬上网络后能受到如此多关注。
没有浓妆艳抹,更没有人设剧本。真实自有力量,认真生活的人自带光芒。
她的家乡盛产荔枝等水果,但有时会有部分水果缺乏销路,甚至只能烂在地里。“火”了的甘有琴决定帮帮大家,开始为家乡的水果直播带货。2020年她的团队在线销售家乡及外地农产品800多万斤,更曾创下一晚上销售芒果15万斤的“奇迹”。“我只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是网络让我有了帮助大家的能力。”甘有琴说,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支撑她一直坚持下去。
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潮起潮落。幸福常常隐藏在凡俗中,只要用心捕捉、努力经营,平淡的生活自然多彩斑斓。而千千万万个李舒凡、甘有琴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凝聚成实现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从不懈坚持中积蓄幸福
“你老说搬家就能有未来,未来到底啥时候来嘛?”
66岁的谢兴昌至今仍记得24年前自己带领13户村民搬家到闽宁村的第一天——黑风裹着沙子劈头盖脸打过来,老谢家的帐篷被掀翻,妻子手里端着锅,脚下急忙踩住一床被子。风停后,锅里的面条上一层土。村民们被风刮得受不了,说着就要卷铺盖走人。可老家西海固十年九旱,在黄土地里刨食,一年也赚不到个温饱。
“有福建对口帮扶,咱们自己怎么能遇到困难就跑?”老谢苦口婆心劝住大家,带着大家修房子、开荒整地。
第二年,扬黄工程送来黄河水,村民大获丰收。消息飞回西海固,越来越多村民搬迁而来。慢慢地,闽宁村成了闽宁镇。“未来真的来了!”如今,站在自己二层小楼前,老谢十分庆幸自己当时的坚持。
几年来,老谢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各处上演。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这个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上下同欲、众志成城,更离不开每一个人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幸福常常在无数次想放弃时不期而至,也会在长久坚守中默默滋生。
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的一处村庄里,48岁的藏族汉子石觉塔布在风中跨上一辆摩托车,向平坦无垠的高原边缘骑去。车尾,一面五星红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石觉塔布是昌果边境派出所摩托车巡逻队的队长,这天,他要带队进行边境巡防训练。
巡边的日子总与艰苦相伴。队伍刚成立时没有摩托车,只能骑马,巡逻一次得走四五天,他便把帐篷、食品、被褥全都驮在马上。2006年,队员们自发买了摩托车,但牧场深处和山口还没通信号,车子坏了无法求援,只能徒步几小时走回家。赶上风雪天,雪能有齐腰深……石觉塔布却十分享受自己的“骑士”时光,“为家乡站岗,再苦也是甜。”
据了解,巡逻队成立至今已协助昌果边境派出所破获非法出入境案件22起,抓获非法出入境人员56名。
在距离石觉塔布坚守的昌果乡约2000公里处,是位于青海西宁市湟中区的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在这里,也有一群人为心中热爱坚持不懈。
无数次被击倒,再重新站起来,尽管鼻青脸肿仍要保持战斗姿态。在青海省拳击队队员赵佳伟看来,生活的苦乐浓缩在一方小小的格斗台上。通过哑铃锻炼肩部耐力,脚腕绑沙袋练习移动速度,用杠铃加强出拳力量和爆发力,配合手靶全面练习……从15岁迈入拳击运动大门开始,赵佳伟每一天都在为变得更强而拼搏。在他看来,那流淌的汗水里满满幸福味。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幸福往往是由苦酿成的甜,因为用心坚持而成就回味绵长。
从逐梦路上获得幸福
这是一双特制的劳保鞋:鞋尖有钢板,底部有钢钉,鞋底目测有近两厘米厚。可不到两年,鞋底就被磨平了,底部的钢钉也都露了出来。这双鞋属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局接发员柴闪闪。
2004年,带着两件衬衫和一件外套,柴闪闪从湖北来到上海,成了一名邮政劳务工。在上海的第一个五年,他每天要扛3000多袋包裹,卸完车靠在拖车上就不想起来。
柴闪闪不怕累,只怕在职场中看不到未来。2009年前后,公司内的一些管理岗位向更多人开放,户籍、学历等不再是硬杠杠。“哪怕是像我这样的外地户籍农民工,也可以平等地获得工作机会、工作报酬。”柴闪闪说,“我很庆幸自己有做梦的机会和实现梦想的能力。”
柴闪闪的逐梦之路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中,而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小学校长董彩云来说,她梦想的舞台就是那三尺讲台。
1989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董彩云便回到家乡积石山县一所小学任教。那时,学校没有围墙、教室没有取暖工具,孩子们更常常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要帮孩子们插上逐梦的翅膀!带着这样的信念,2000年,董彩云通过竞聘上岗,成为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校长。其间,她积极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全力提升本校及周边地区的师资水平。
“事实证明,教育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孩子们代代读书,幸福一定会代代相传。”董彩云说。
阳春三月,柴闪闪和董彩云带着同一个目标齐聚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为更多人实现梦想贡献一份力量。
柴闪闪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这些新形态就业者代言,聚焦社会保障覆盖度不够等问题。董彩云则建议“985”“211”院校每年为自己家乡规划定向招生指标。
柴闪闪和董彩云是2021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缩影。近3000名人大代表、2000余位政协委员带着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期望而来,为努力实现广大群众丰富又生动的家国梦建言献策。
这是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的时代,无论是谁都拥有敢于做梦的勇气和实现梦想的路径。
这是一个拼搏奋斗的时代,涓滴都在努力向着大海奔流。
岁月为证,奋斗不止。
当家与国同频共振,小确幸与大时代相融共生,幸福的内涵变得愈发深刻。如今,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画布已徐徐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出征号已吹响,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十四亿中国人都在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