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施钱贵
1990年出生的李远伟,是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矿山救护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刚满而立之年的他就已荣誉等身,2020年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之前还获得过贵州省应急救援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
在矿山救护一线工作10年来,李远伟先后参与和带领救援小队成功处理矿井水灾、冒顶、煤与瓦斯突出等重特大事故20余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李远伟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用他自己的话说:“进救护队也能救人,感觉和当医生差不多。”
现实让“医生梦”破灭
李远伟:我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农村,家里排行老三。小时候家里人多,经济不是很宽裕,虽然能吃饱饭,但要供几个孩子上学就很困难了。我成绩一直很好,在班里基本都是排前三名。2007年我17岁,眼看就要开始高三的学习了,可是我没钱交学费。看着父母愁眉不展的样子,我不忍心,就退学减轻家里的负担。
我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能够救死扶伤。退学就意味着这个梦想破灭了。说实话,那时候既不甘心,也很无奈。没办法,我骑着平日上学用的自行车,把衣被载回了家。
“没办法”,是李远伟反复提到的词语,现实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
李远伟:秋天,是一年中的农忙季。回家后,我帮家里干了几个月的农活,虽然能帮到父母,但我还是想出去闯一闯。我想着,出去既能挣钱补贴家用,也能为自己谋一条生路。最后,我去了一家餐馆当学徒,希望学成之后可以当一名厨师。
当学徒也不容易,从洗菜开始,然后到切菜、配菜、杀鱼,再到掌勺炒菜。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学。2009年前后,我每个月能拿到1600多元的工资,这个工资在当时也不算太低,但是离我的梦想还很远。
“每次下井救援,都不知道能不能再出来”
李远伟:2009年底,我回家过年时,老家附近的永贵能源(今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在招聘矿山救援队队员,我心动了。进救护队也能救人,感觉和当医生差不多。考虑了几天,最后还是来了贵州。
来贵州的路上,李远伟第一次见到了连绵不断的大山。他是坐公交车去的矿山救护队,那时,贵州的农村公路几乎全是泥巴路。当公交车行驶在没有护栏的悬崖边上时,他生怕车辆掉下去。
李远伟:虽然害怕,但我没想过打退堂鼓,既然来都来了,先干着再说。2010年2月,经过3个月的培训,我正式入职矿山救护大队。矿山救援是一个危险的工作,特别是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救援,救援人员要冒很大的危险。每次下井救援,都不知道能不能再出来。好在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煤矿事故正在逐渐减少。
我也是个凡人,第一次救援看到遇难者遗体的时候,吓得不轻,好几天都睡不着。
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能非常重要。我训练很刻苦,一次在训练时,我的牙齿撞到车上,门牙被撞断了,半个多月不能吃饭,只得靠流食坚持训练,一下子瘦了10多斤。
我脸上的伤疤,也是训练时留下来的。那是在模拟巷道着火救援时,巷道里温度过高,双颌被氧气呼吸器面罩烫伤。摘下面罩时,连皮一起扯下来,钻心地疼。一开始,我只有理论成绩比较好,综合体能和实操并不好。为了赶上大家,我只有更加卖力地训练。
正是凭着这种拼劲,李远伟通过层层选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入围了省级矿山救援技能大赛。2011年,他获得贵州省第八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个人全能第1名,2013年、2015年继续夺冠。
李远伟:2016年,第十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加拿大萨德伯里举行,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28支矿山救援队伍参加,参赛队伍数量创历史之最。我作为主力参赛队员,参加了正压氧气呼吸器操作项目。经过近一年的集训,我们首次登上国际赛场,并获得了团队消防第4名、高角度绳索救援第8名、团体第13名的好成绩。
大学梦圆
曾经高三的退学让李远伟心中一直保留着“大学梦”。平时训练再苦,他也坚持学习,以勤奋来弥补没能上大学的缺憾。他想着,大学梦有朝一日定会实现。
李远伟: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2017年,我报了贵州师范大学的自考大专,专业是语文教育。我的想法是先考大专,然后再考本科。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终于学完了11门课程,并且全部通过考试。2020年7月,我拿到了大专文凭。
2020年12月,我再次通过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今年1月16日,我拿到了贵州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我离自己心中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梦更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劳动模范本科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今年3月开始,我将脱产两年,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习,毕业后可以拿到全日制本科文凭。我的大学梦,正在逐渐实现,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曲折。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到了规定退役的年龄再做打算。或许,我会继续留在矿山救护大队当个指挥员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