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李树建:苦思冥想才会出现奇思妙想

2021-03-05 15:06:41    光明日报

【走近文艺家】 

他是豫剧“十万大军”领军人物之一,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百万粉丝。他说,“艺术创作靠花拳绣腿不行、靠投机取巧不行、靠自我炒作不行、靠大花轿抬人更不行,只有勤奋”。他认为,汗水比泪水更有价值,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 

2月5日,小年刚过,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正准备参加央视春晚戏曲大联欢节目彩排的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为了保证除夕夜演出的顺利进行和完美呈现,当时的李树建已经在央视总台旁边的酒店里住了十几天。春晚舞台上那一段昙花般的绚烂凝结着前后数月的汗水,同时也浓缩着李树建数十年的钻研与实践。

 

李树建近照 记者 刘平安摄/光明图片
 

“中国豫剧有三百年的历史,目前遍布全国十三个省、区、市,包括台湾地区,全国有163个专业院团,河南有近2000个民营剧院,从业人数近十万人,号称‘十万大军’。”作为“十万大军”领军人物之一的李树建自称是“豫剧的看门人”,他希望为豫剧守好大门,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力戒浮躁,多出精品。

李树建有个记事本,每次想到新点子他就写下来,上面记录着他关于创作、演出以及院团经营、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思考。他说,戏曲是在困境中前行的,不能怨天尤人,要从自身找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苦思冥想才会出现奇思妙想”。

作为演员,李树建认为,“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无论浮躁之风如何肆虐,他始终坚持,“艺术创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浮躁;不当市场的奴隶,要像牛一样去劳动,像土地一样去奉献”。尽管李树建从27岁就走上了豫剧院团领导岗位,但他从未间断创作与演出,就在今年春节期间(正月初六至正月初十),他携代表作豫剧“忠孝节义”四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登陆深圳大剧院,用大戏为当地观众送上了新年祝福。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的主张既体现在李树建创作与演出上的守正创新、固本求新,也反映在他对新媒体的使用上。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年近六十岁的李树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已经超过了百万,他在戏曲普及方面有着自己的心得。“要去了解年轻人的需求,适应他们的欣赏习惯。用一些兼具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精彩唱段吸引他们关注戏曲,了解戏曲,继而吸引到线下。”李树建说,“通过短视频普及戏曲,视频不宜太长,但要讲演结合。一般要先简单介绍选段是什么戏、什么唱腔、讲的是什么思想内容,然后唱几句停下来,分享一些下乡演出或出国演出中的小插曲,比如在美国百老汇演完《程婴救孤》,好莱坞明星争着与豫剧演员合影,这既是一种戏曲普及,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作为演员的李树建不断钻研着豫剧的创作、演出和普及,而作为河南豫剧院院长的李树建则在院团管理、市场运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着他的苦思冥想。

李树建深知一个院团想要走向成功,团结至关重要。他说,河南豫剧院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团结拼搏,而后是滚石上山、走出困境、敢为人先。为了“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树形象,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河南豫剧院下设的四个团都有清晰的艺术定位:“一团是‘一杆大旗’,扛着‘常香玉’这杆大旗,演出以常派传统剧目为主;二团是‘一马当先’,以新编原创剧目为主,探索创新表演体系,肩负起对外文化交流重任;三团是‘一面旗帜’,坚持演出《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现代戏,与时代同步伐;青年团是‘一枝独秀’,让年轻演员在一起争奇斗艳,演出不同流派的经典剧目,避免他们在其他团中被埋没。”

“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采用不同的演出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为了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李树建提出了“三个版本”:一是优秀剧目的“经典版”,打造传世精品,走向世界;二是多样化的“驻场版”,用多样化的剧目,多个流派的版本适应满足不同年龄段、文化层次和艺术审美的观众群体,拓展市场,培养戏迷;三是“走出去”“走下去”的“巡演版”,分别编排适合广大农村观众和海外观众观看的剧目。

近年来,豫剧的发展有目共睹。豫剧不仅留住了遍布十多个省份的老观众、老戏迷,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年轻人中培养了一批新的观众。在创作推出精品方面,豫剧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连续六届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连续八届荣获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连续九届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豫剧取得了一些成绩,李树建也在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但是他不敢懈怠,仍然觉得任重道远。“艺术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形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能迷失方向。台上端着架子,台下放下架子,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出名人千万不要忘记出力人,做一个本事比名气大的普通演员。”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与年轻人共勉。(记者 刘平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孟华斌:我是一颗平凡的“亚运螺丝钉”
下一篇:“电医生”时晶:三十年匠心不改 执着创新守护万家灯火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