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踏冰雪,顶寒风,修鱼道,育鱼苗——

他们保护青海湖湟鱼

姜 峰 刘雨瑞     2021-02-24 09:57:13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青海湖裸鲤,是维系青海湖生态安全的重要物种。每年产卵季,它们都会集体洄游,寻找适宜的环境繁衍生息。

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群年轻人,他们打击违法捕捞、为青海湖裸鲤修建洄游通道、进行人工增殖,有效加快了其种群的恢复速度。

 

青海湖裸鲤,俗名湟鱼,是维系青海湖生态安全的重要物种。

每年春夏之交,青海湖裸鲤都要集体洄游,赶往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等主要流入青海湖河流的上游交配产卵。早年,青海湖裸鲤因人为捕杀等原因数量锐减。经过数十年的持续保护,到2020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已突破10万吨,较本世纪初增长近40倍。

 

防偷捕,在河边彻夜蹲守

江西沟乡位于青海湖南部,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农牧业综合刑侦执法大队驻地。

1月的一天,记者驱车从此出发,十来分钟后,驶下国道,进入一片冻得石头般硬的泥地。不多久,就到了青海湖边,执法大队队员们在这里踏上冰面,他们称这里为“上冰点”。

还没等记者从颠簸中缓过劲来,同车的执法大队队员李朝伟已经跳下车,他脖子上挂着望远镜,准备向冰面进发。

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朝伟和其他三位同事共同负责青海湖南岸186公里湖岸线的巡逻任务。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打击盗捕青海湖裸鲤的不法行为。

李朝伟今年41岁,黝黑健壮,说起话来斯斯文文、不紧不慢。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多了些沧桑。

“一般来说,冬季的时候不法分子主要在距离湖岸4至6公里处凿冰眼下网,冰眼数不确定,最少的一次,南岸的巡湖队员们发现了12个冰眼,最多的一次是180个。”李朝伟说,“每个冰眼一般会放1到2盘粘网,裸鲤撞上去就再难逃脱。因为装备较多,不容易翻越湖边的铁篱笆,所以不法分子基本上都会走和我们一样的路线。”

186公里的巡湖线,东起湖东羊场,西至布哈河,共有8处“上冰点”,李朝伟和队员们每天至少要巡视4处。

“上冰第一件事,就是找脚印和车辙。”李朝伟边说边向四周看,“湖区冬天夜里经常下雪,不法分子一般也是夜里出动,很容易留下线索。”

越往湖中走,越像走进了白色沙漠,转身看,离湖边似乎已经很远了。李朝伟说:“再走几公里,湖边的高山都看不见了,不过别害怕,我们晚上都走过。”

有一次,为了人赃俱获,队员们夜里出动,在寒冷的湖边蹲守了5个小时。“冻得脚都不是自己的了。”李朝伟咧嘴一笑。

“夏天也不容易。”李朝伟告诉记者,“那时大量亲鱼聚集在河口地区准备洄游,极易被偷捕人员盯上,我们就住在河边,整晚不睡。”

 

多次试验,修建洄游通道

记者赶到沙柳河的阶梯式过鱼通道时,水面已冰封。十几级台阶贯穿河道,流水成冰,使台阶看起来圆柔光滑。

每年6、7月份,这里常见青海湖裸鲤成群结队溯游而上的盛景,被当地人形象地描述为“半河清水半河鱼”。

“青海湖裸鲤成为溯河性鱼类,与青海湖的水质有分不开的关系。”刚察县环境保护和林业水利局技术员冬曲说,“湖水高盐高碱,压抑性腺成熟,即便产了卵,受渗透压影响,受精卵也无法进行胚胎发育。裸鲤需要通过顶水水流刺激促使其性腺成熟,另外,上游河水盐度低,也是适宜受精卵发育的环境。”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主要流入青海湖的河流上都修建了拦河坝,用于河流周边农田灌溉,但这也阻断了青海湖裸鲤的洄游通道,成为裸鲤资源蕴藏量连年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冬曲和同事们在专家的帮助下,设计了全金属的过鱼通道。这种过鱼通道长十几米、宽1米、深60厘米,一头放在拦河坝上,一头放在坝下的水中,倾斜摆放,远远看去就像“搭”在拦河坝上。通道建成后,冬曲和同事们彻夜守在河道旁,观察记录青海湖裸鲤的通过率。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坡度,但由于通道较窄,过鱼效果并不理想。他们随即开始了第二代过鱼通道——阶梯式过鱼通道的建设。

“以沙柳河为例,原先坝高两米,按照坡度试验结果,将河坝分解成高约十几厘米、长约两米的十几级台阶,台阶设计为凹槽式,裸鲤每越上一级台阶就可以得到休息,”冬曲说,“现在,95%的青海湖裸鲤都能顺利通过。”

“阶梯式过鱼通道的建设,有效保护了青海湖裸鲤的自然繁殖力。”冬曲说,“这是解决青海湖裸鲤资源量下降问题的重要办法。”

 

悉心照料,加强人工增殖

在冬季,每天早上9点,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要拿上榆木锤头,在结冰的室外养殖池上凿出一个直径约3米的孔洞,为冰面下的几十万尾青海湖裸鲤鱼苗投喂饲料。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要负责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青海湖鱼类种质资源的救护,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青海湖裸鲤的增殖放流。

“青海湖裸鲤的增殖放流,选取的是在救护中心生长至10厘米的一龄鱼苗,投入入湖河流。”救护中心技术员祁洪芳说,“为了加快青海湖裸鲤资源的恢复速度,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的工作十分必要。”

每年4月中旬,青海湖周边的山峰上冰雪消融,入湖水量增加,青海湖裸鲤汇聚至河口,开始溯游而上,人工增殖工作就开始了。技术人员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选取成熟度较好的亲鱼,经过相关操作程序,孵化出鱼苗后,运回救护中心室外池塘培育。

“一般来说,刚孵化的鱼苗只能摄食一些小型浮游动植物。”祁洪芳介绍,在室外池塘培育至10月份前后,随着鱼苗不断长大,池塘中鱼苗密度升高,这时工作人员就会选取70%左右的鱼苗运输至园区内的工厂化循环水车间培育。循环水车间24小时开启供养机器,和室外池塘相比,同样的水域面积可以承受更高的养殖密度。第二年的6月份,鱼苗已长至10厘米左右,便可开展放流工作。

据统计,2002年起,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累计投放人工繁育的裸鲤鱼苗1亿多尾,对资源恢复的贡献率达到2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于新: 让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下一篇:"90后"调车长的第八个春运:"穿针引线"守护旅客出行安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