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岩天长南路的一个小巷子里,王敏智开了十来年的摄影店。
快过年了,街头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的氛围。这名年轻的摄影师想给留下来过年的环卫工人拍一组特别的照片。
其实,这是他很久以前就有的想法。
这个想法,和翁敏渊不谋而合。她是黄岩环卫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平时十分关注环卫工人的工作和生活。
“我想好好给他们拍一张好看的新年照片,让大家看到环卫工人的另一种形象,送给他们一张即使过了很多年也会收藏的照片。”王敏智说。
从拍照,洗照片,装上框,王敏智花了五六天时间,去街头送照片的时候,他带上了自己的儿子,“想让他知道应该怎么样对待身边的人。”
穿自己平时的衣服来
笑得开心一点
“笑得开心一点。”在摄影棚里,王敏智一遍遍地这样和过来拍照的环卫工人说。
他们大多朴实而腼腆,需要摄影师不断引导表情。
在拍之前,王敏智还和他们强调了很多次:“一定要穿自己平时的衣服,不要穿工作服。”他想让大家看到环卫工人的另一种形象。
王敏智一直关注着这个群体,为他们拍照的想法,也由来已久,在这个春节前终于实现了。
由于疫情原因,各地各企业纷纷打出“留在台州过大年”、“就地过年不远行”等口号,送红包送生活用品送餐券……希望员工能留下来。
而环卫工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早已经习惯了在黄岩过年,一直默默地付出,却从没想过得到额外的关注。大过年的,城市的生活垃圾更多于平日,他们每天的工作量也会更大。远在他乡,对家人的问候只能通过手机传递。
“给他们拍组照片吧,一张即使过了很多年也会好好收藏的照片,在这个特别的春节,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他们也可以寄回家。”王敏智马上联系了翁敏渊,她在黄岩环卫处做宣传工作。
“我老婆好看”
有环卫工腼腆地说
翁敏渊虽然在上大学时得了脑瘤,现在,右耳因为生病已经完全听不见了,但工作之余一直努力为环卫工人这个群体服务。这也是她和王敏智十几年前认识的契机。
聊起给环卫工人拍新年照片的事情,两个人都觉得这实在是个幸福的好主意,很快行动起来。
既然是新年照片,肯定离不开大红的背景,王敏智的朋友赞助了一块大红绒布。他自己又到路桥采购了很多新年元素的挂件,买了大红围巾作为道具。布置好灯光,就开拍了。
“拍照前,我会和他们开开玩笑,让他们放松紧张的情绪,露出笑脸,才能拍好照片。”王敏智说。黄岩的环卫部门也非常支持这个计划,为工人们做了合理的工作安排,这些夫妻们才有时间一对对地前来拍照。
环卫工人很忙,每一对夫妻约的拍摄时间都很精确,拍完立马要回到工作岗位,尽量不耽搁工作。也有的,不想来拍。
最后,一共有十七对环卫工夫妻参与了拍照,在摄影棚里总共用了两天时间完成拍摄。
棚拍结束后,王敏智又走上了大街小巷,拍下了这17对环卫工夫妻的工作照。
所有的照片还要经过挑选、调图等,工作量很大。那几天,王敏智都要加班到深夜。
接着,他又把照片配上20寸的相框,一个个地分别给环卫工人送过去。
“你看,拍得好不好?”王敏智问。
一位环卫工仔细端详着夫妻合影,腼腆地轻轻回了一句:“我老婆好看。”
这让王敏智觉得“特别可爱”。有一名环卫工人告诉他,自己已经有30多年没拍过照片了。
有的收到照片后,马上拍下来发给了家里的孩子,“孩子们都说很好看。”
做温暖的事
快乐可以感染很多人
送照片的时候,王敏智刚放寒假的儿子小虎就成了他的小帮手。小虎会把装有相框的大袋子交到环卫工人伯伯手里,还不忘介绍几句:“这是相框,这是另外冲洗的照片,这是两个镶有照片的钥匙扣……”
王敏智说,“这给孩子一个为他人服务的机会。”
走得近了,了解得更多了,王敏智也为环卫工人的淳朴善良而感动,“他们在路上看到我,会和我打招呼,还叫我一起吃饭。”
每天回家,在路口,王敏智都会遇到同一对环卫工夫妻,有时会聊上几句。他们负责同一路段,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穿着工作服。等相互熟悉了,王敏智才知道,这对夫妻其实很不简单——他们培养了三个孩子,一个女儿是博士,还有两个是公务员。但他们还是热爱自己的岗位,这让王敏智觉得很难得。
有一次,王敏智去拍环卫工人的运动会,其实都是最简单的运动,比如跳绳,把矿泉水瓶当保龄球等,但是他们笑起来特别开心。
送照片的时候,王敏智遇到58岁的贡家付和57岁的孟现萍夫妇,他们来自安徽,今年留在黄岩过年。每天凌晨三四点,他们骑着三轮车,载着两把扫帚和两个簸箕上街打扫。四季更替,一扫就是11年。
贡家付告诉王敏智:“我们就是对方的影子,只要每天能在一起,我就很开心了。”
翁敏渊也看到了这组照片,喜欢文学的她配了文字,在当地发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我很感谢王敏智,真的,我学到了做人的很多道理。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去做这些温暖的事,可以感染很多人。”翁敏渊这样说,“我每次叫他来给我们环卫工人拍照,他都会来的,而且从不收钱。我在微信给他发红包,我觉得这个钱得给,我自己付钱给他——因为我知道,人家请他拍照是很贵的。但是,他每次都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