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有一群人,始终冲在一线。他们,就是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退役军人。
2020年春,冰天雪地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90岁老人王福来主动到村里防疫卡口执勤。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组织上将其劝返。
抗疫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一名老兵,这样的战争,王福来不愿缺席——他要用特有的方式,践行当初“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捐款的同时,王福来动员儿子志愿报名执勤,弥补自己不能“上岗”的遗憾。
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李树起——与疫情“死磕”的“倔强老头”
近段时间,河北疫情牵动着举国人民的心。因为疫情,石家庄、邢台、廊坊,相继进入人们视线。三地中,廊坊距离首都最近,加之春节临近,防控压力可想而知。
疫情无情人有情。当疫情再度来袭,和去年一样,廊坊安次退役军人义无反顾再次“披挂上阵”,他们在现场组织核酸检测、协助检测登记、值守测温验码、维持村街秩序……
曾经保家卫国,他们把青春挥洒在军营;如今守护健康,他们用身躯为人民阻击疫情。
“大家都排好队,保持安全距离,不要着急……”大老远,就能听见一个洪亮的声音。
协助核酸检测人员维持秩序的,是东沽港镇第五街村退役军人李树起,一位76岁的“倔强老头”。
疫情防控开始后,李树起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去,带头在村口值守。
从“请战”那天起,他就做好了24小时“战斗”的准备。白天,他协助核酸检测人员维持秩序;晚上,他又到卡口值守,还嘱咐老伴锁好门,不要等他回家。
“我身体好着呢,我不累,坚决不给政府和大家添麻烦,保证能完成这次任务……”无论村干部和工作人员怎么劝说,“倔强老头”李树起就是不听,他要与疫情“死磕到底”。
无奈之下,大家只好去“搬救兵”。经镇干部劝说,总算达成协议:“李老不列入值守名单,可以自愿去村口,但晚上不能出来,而且必须按时回家吃饭。”
年过古稀仍坚守抗疫一线,李树起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也带动更多志愿者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去。
刘荣杰——硬核90后“兵支书”
接到防控任务,葛渔城镇于堤村90后“兵支书”刘荣杰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召集本村党员、退役军人代表,组建了一支150人的志愿服务队。
连续多日,刘荣杰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就像一面旗帜,他引领党员干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
面对严峻形势,刘荣杰带队迅速封锁村周边道路,连夜在村口吊装简易房、安装门禁杆、设立疫情防疫点,采取“全员上阵、全天值守”的24小时轮班制度,确保疫情防控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全覆盖。在他的组织下,村口的党旗飘起来、党员先锋岗树起来、志愿服务队动了起来。
于堤村是一个有2118人的大村,为了让村民少等待、少受冻,刘荣杰带领大家详细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流程,确保检测取样工作有序进行。
村街老年人文化水平低、防控意识薄弱,刘荣杰就利用广播、移动喇叭、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依托党员、退役军人等志愿者铺设了一张“疫情志愿服务网络”,消除村民紧张不安情绪,使村民自觉自愿进行核酸检测。
而他自己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没顾上吃口热乎饭、睡过整宿觉,实在累了困了就趴在桌边、靠在椅上眯一会儿,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退役军人,党需要我的时候,即使前面是雷区,我也要第一个冲在前面,我要给村里的干部带好头。”
刘荣杰去年新婚,妻子怀孕还不到3个月。嘱咐妻子照顾好自己后,刘荣杰毅然奔赴抗疫一线。“抗疫是当前头等大事,牺牲个人利益不足挂齿,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村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他说。
杨幸——带伤上阵的抗疫“尖兵”
一声“到”,一生“到”。看到村街疫情防控命令,仇庄乡大刘庄村90后退役军人杨幸毫不犹豫申请成为志愿者,冲向疫情防控最前沿。
杨幸是一名残疾军人,在部队训练时,因意外造成腿部受伤。去年12月,杨幸腿部做手术时植入的钢板才取出,目前正处于恢复期。
得知杨幸申请当志愿者,村干部都劝他好好在家休养。可他说:“我是一个年轻人,更是一名退役军人,我能照顾好自己。我想为村里做点事,请让我尽一份微薄之力吧!”
考虑到村街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年龄较小的孩子,杨幸主动提出为医护工作人员带路,到不便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的村民家采集样本。
一天下来,足迹遍及整个村街。因长时间走路,他的步伐变得越来越沉重,表情也越来越吃力。每当有人替他担心,他总是憨厚一笑:“我这么年轻,就算腿有一点伤,也比叔叔伯伯们身体强壮。我可是当过兵的,有底子,不要为我担心。”
核酸检测完毕,他又马上到防疫点管控值守。从早上9点到夜里12点,杨幸一直坚守岗位。
不怕苦、不怕累,杨幸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摸排、巡逻,在做好防疫点登记信息工作的同时,他还跑前跑后帮助村民买药、送菜……
战场不同,使命相同。“疫情面前,我们要出征!”在疫情防控一线,退役军人用忠诚与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人民周刊》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