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32年伺候,“熊猫奶爸”的幸福生活

本刊记者 何娟    2021-01-22 10:54:59    《人民周刊》

如何才能成为熊猫饲养员?当熊猫饲养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普通人可以领养大熊猫吗?……一系列话题在微博和知乎两大社区长期引发关注和热议。作为“国宝”头号代言人,大熊猫的“团宠”地位不言而喻。很多粉丝都希望享受随时“撸猫”的福利,却未必能胜任饲养员的工作。

 

马涛对大熊猫“萌二”进行行为训练,引导它在自然的状态下乖乖配合做B超。

 

北京动物园的logo就是大熊猫,今年50岁的马涛,已经在这里守护“国宝”32年了。“首都最美劳动者”“北京榜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从业以来,马涛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奖状、奖牌,足以摆满一张面积约为两平方米的办公桌。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熊猫奶爸”,同事尊称他为“马班长”。马涛则定义自己是一个厨子、一名清洁工,他说:“我的工作就是把熊猫照顾好,伺候好‘国宝’。”当问到如何定义与熊猫之间的关系,他又马上改口:“它们就像我的亲儿子、亲闺女!”听到这句话,同事们都笑了,但也纷纷点头深表认同。

早在1992年,马涛就曾参与大熊猫的人工繁殖工作,他所在的团队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目前为止,马涛先后经历过十余只熊猫的陪产、育幼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亲自上手,最忙的时候曾连续加班三个月。同事杨伊笑着调侃道:“一般饲养员得叫熊猫的名字,熊猫才有反应,马班长喊声‘儿子’‘丫头’,熊猫就马上冲到他跟前了。”

马涛与“国宝”的深厚交情羡煞旁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基本上从熊猫妈妈怀孕我就陪着,到幼崽出生,我给它们喂奶,帮它们排便,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这可不就像自己的孩子吗?而它们看到我,自然也会有安全感、亲切感。”除了对幼崽呵护备至,对北京动物园里展出的9只大熊猫的饮食习性、作息时间、日常习惯,马涛也全都了如指掌,“‘萌二’有螨虫眼,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古古’不爱吃药,喂药的时候要带上红枣一起;‘萌大’最为活泼好动,吃得多、消耗多、排便多,要加餐、勤打扫……”他细数每一只大熊猫的特殊情况,满脸都是“老父亲”的神态,喜爱和担心溢于言表。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都是马涛最为忙碌的时段。“7点多就要打扫和冲洗兽舍,然后准备丰容的食物,确保熊猫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大概9点开始搭配营养餐,熬粥、和面、蒸窝窝头,都需要挺长时间的。忙完这些,还要进行行为训练……”工作之余,马涛从未停止过观察和思考,就算坐在办公室里,也总是习惯性查看每个展馆的监控视频,“看它吃得香不香?睡得舒不舒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摸索并总结出一套“马涛工作法”,通过“一查、二唤、三观、四测”,就能迅速判断大熊猫每天的健康情况。每当有人称赞这套工作方法,马涛总是谦虚表示:“我只是传承前辈们的技能,总结了同事们的经验,这应该是整个团队的功劳和财富。”

“大熊猫的粪便都是清香的!”作为“铲屎官”,马涛很有发言权,他解释称:“大熊猫以素食为主,主要食用竹子、竹叶,排泄物真的不臭。”尽管每天都干着粗活、脏活、累活,他却非常注重给大熊猫营造生活的“仪式感”。为熊猫庆生、给熊猫过节,甚至多次跟熊猫一起过年……很多个重要的日子,马涛都不曾缺席。对于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反而缺失了太多。“手机里熊猫的照片比我儿子的照片还要多,陪儿子去旅游也总是带他到处看竹子,幸好家人都非常支持和理解。”马涛表示,这种偏爱,更多是因为岗位的职责所在。

32年来,马涛从初入职场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动物饲养员,而这条时间线,近乎等同于一只熊猫的一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每一代饲养员都无法回避与熊猫的生离死别,长期在熟悉的工作环境里,难免会触动心灵深处的脆弱与柔软。在动物园里,“国宝”熊猫因为无时无刻不享受“私人订制”式星级服务而备受羡慕。可在马涛心里,他却时时刻刻都与这群“儿女”惺惺相惜,“圈养大熊猫虽然不用去野外辛苦觅食,但同时也被限制了活动和食物选择的自由,我们要让它们每天都像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一样。”

大熊猫吃了睡、睡了吃,饲养员却一刻都不能闲着。煮奶、熬粥、和面、劈竹子、切胡萝卜、蒸窝窝头、打扫兽舍……32年如一日,每天都有很多重复。择一事、终一生,马涛在岗位上获得的成就感、幸福感、荣誉感与日俱增。“咱不跟全世界去比,就看全中国,有多少人能得我这份荣幸呢?能为‘国宝’服务,一辈子都很知足!”

赵玉丽在动物园从事宣传工作,日常工作跟动物饲养并不沾边,但马涛夏天穿短袖被竹叶划伤流血留伤疤的手臂、冬天用冷水冲洗竹子被冻伤的双手总是让她印象深刻,“我们还经常看到马涛用手在栖木架子木头缝里掏粪,打扫兽舍的时候不放过任何一处卫生死角,即便升职当了熊猫班班长,马涛照常通宵上夜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一名动物饲养员,并不是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职业选择。回忆就业初衷,马涛坦言:“一开始真没想太多,1989年,正好我需要找工作的时候,动物园在招工,来这儿应聘主要是因为离家近。”

如果说“干一行、爱一行”是幸运,那么“干一行、专一行”则要靠勤奋。在杨伊眼里,马涛是个性格比较内敛的人,干得多、说得少,据他介绍,“马班长平常除了给员工做培训,就跟大熊猫交流得最多了。熊猫似乎也能听懂他的话,抽血、做B超,一律乖乖配合。”

疫情期间,很多行业停工停产,北京动物园也曾闭园58天,但饲养员们必须照常出勤上班,还要参加宣传防疫等工作。面对这种情况,马涛最害怕的不是出勤的风险,而是担心大熊猫的食材供应受到影响,“大熊猫一顿都不能饿着,每只熊猫每天至少得准备七八十斤新鲜的竹子。幸好,这些问题我们很快就解决了。”动物园里没有游客,一时间冷清了不少,马涛不仅没有减少工作量,反而变着花样给熊猫解闷。“我们把笋子扣在篮子底下,将苹果挂在木架上,胡萝卜则被藏在皮球里……给它增加寻找食物的乐趣,同时也在锻炼其反应能力、后肢力量。”

因为疫情防控,记者无缘进入工作间体验。我们的采访安排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地点就定在熊猫馆,马涛一边回答记者问题,一边透过玻璃关注着展馆里的几只熊猫。“‘古古’快醒了;下午降温了,‘萌大’该回家了,我等下就要去打扫兽舍……”听见“萌二”咣当咣当拍着门,他立刻会意,“它又饿了,我得去加个餐,没时间了,回头再聊吧。”跟大熊猫慵懒自在的“慢生活”相比,年过半百的马涛工作节奏极快。

(《人民周刊》2021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在高空拍北京
下一篇:隔海、隔山、隔江 他扎根在大门岛当一名温暖的乡村教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