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郭敬丹
身穿职业装,左胸口别着党徽,尽管踩着一双高跟鞋,但走着走着就一路小跑。电梯里出出进进,不停有人跟她打招呼——在凯迪克大厦29层的建筑里,这是肖素华的工作常态。
这座距离繁华的上海南京西路商圈两个路口的建筑,近十年来,一直是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税利超亿的商务楼宇。
肖素华并不供职于楼内近百家企业中的任何一家,但家家公司她都熟,白领们都知道楼里有个肖老师。若说职务,肖素华是凯迪克大厦党总支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17年前应聘来这里时,她的身份是静安区首批商务楼宇工作者。
这些年来,她的身份从未变过,作为专职楼宇党群工作者,党建工作的“神经末梢”,把一座“竖起来的社区”带得更有生产力、更具归属感、更多人情味。
魔都高楼林立,仅静安区,像凯迪克大厦这样的税利亿元楼就有75幢,像肖素华这样的专职“带楼人”就有148名。
近楼和进楼
“现在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但开始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简直像是做地下工作。”回忆起自己刚来到凯迪克时,肖素华说得最多的就是“没有”。
“楼里所有‘两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企业没有一个党组织,党员不敢亮身份,怕‘麻烦’。我和这座楼没有上下级关系,员工工资不是我发,岗位不是我给,在楼宇里根本没有话语权。”要专职“带楼”的肖素华也没有办公室,“一开始只能在物业办公室里站一站”。
2004年,为适应楼宇党建工作发展需要,静安区率先面向上海全市招录商务楼宇党群工作者,专职从事楼宇党建工作。肖素华在报纸上看到招聘广告,就想“试一试”。在国企做了十几年纪检工作的肖素华当时以为楼宇党建“和国企党建差不多,就是换个环境”。
一试就成了,肖素华成为首批53名静安区商务楼宇工作者之一,入职凯迪克大厦所属的石门二路街道。站在楼里她发现,“完全不是换个环境的问题,领域是新的,对象是白领,以前的工作方法不适用,也没人知道新的‘套路’。”
肖素华用“走近”和“走进”来概括最初的工作。这两个词她分得很清,因为那代表着不同的进展。
“人站在楼里了,这不叫进楼,这个楼不认你的。首先要靠近他们。”肖素华先尝试和最熟悉楼宇的物业打成一片,慢慢地在物业办公室有了一个位子,后来又有了一张桌子。“有了比较融洽的氛围,才有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机会。”
联系物业,更要联系企业。这更难,肖素华见不到企业老总,甚至连前台也过不了。“睬也不睬我的。”
努力“磨”了两个月,肖素华终于走进了第一家企业。见到这家日企的老总,她摘下手表放在桌上:“和您说好的给我5分钟,表放这里计时。”肖素华此行的目的是推动企业建工会,亮明来意,说明益处,摆出相关法规,5分钟内,肖素华谈下来了。企业老总当场叫来办公室负责人,填写表格、办理相关手续。
“谈不上有什么秘诀,还是要找准定位,让对方心服口服。”在肖素华此前的工作经历里,她没有经历“吃闭门羹”。“开展党建工作理直气壮,态度诚恳。我并不代表个人,我的角色就是做好桥梁: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的桥梁,党员和党组织的桥梁,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物业和企业业主的桥梁,企业和员工的桥梁。”
楼里不仅有企业,更有4000多名员工。2005年,楼内一名员工患抑郁症,跳楼轻生。肖素华非常心痛,她马上和街道联系,请来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家,给白领们开心理讲座。
“让我惊讶的是,课后白领们围住专家,提了好多困惑。”肖素华回忆,有的说,白天在公司忙得脚不沾地,回到家里,孩子青春期成天和自己对着干,“要崩溃了”;有的说,自己孤身一人在上海,在公司就是对着电脑,不知道怎么认识人,怎么谈恋爱?
这场心理咨询,让肖素华开始关注白领心理健康,她和物业沟通,安排了一个小房间,着手建起“心灵咖吧”,举办各类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科普活动。“刚开始,很多白领不好意思来,他们就塞纸条,写上‘心灵咖吧总经理收’。”肖素华把这种信任视为珍宝,“心灵咖吧”一直运行到现在,白领们早已接受了心理咨询的理念,愿意“光明正大”地走进咖吧,向心理专家倾诉烦恼。
“那次心理咨询,让大家认识了我。”肖素华说。
暖楼和护楼
被企业和员工认识的肖素华,在凯迪克建起第一个楼宇联合党支部。2005年7月刚刚成立时,党支部只有5名党员。而今天,党支部已经升级为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共有“两新”党员百余人。
王强是2005年的“五分之一”,如今已经离开凯迪克大厦去了另外的公司,但他却经常跑回来参加肖书记开展的组织活动,这几乎成了他的习惯。“和这里有感情。”王强说。
上海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郭春辉去年把组织关系转进大楼,他发现,这里的组织活动不是走形式,是“正儿八经”在做。“一点也不枯燥,不是签个到就走人那种,内容精心设计过。”郭春辉说,“第一次参加支部大会,专门有个环节是新党员自我介绍,这让人挺有归属感的。”
通过组织生活,郭春辉还认识了不少别的公司的党员,大家成了朋友,“组队”参加楼里的定向越野、“行走的党史”等活动。不是党员的同事看到也感兴趣,要他带着一起。
党员想回来,企业不愿意走。多年来,凯迪克一直几乎满租,有的企业要搬走,员工一致不同意,理由很“生活”:楼里有两个食堂,价廉物美;5楼露台建成了“空中运动场”,中午散步都不用出楼;4楼有理发室,和美发师微信约好,下了班就能去剪头发,还能做指甲;5楼有上海第一个“妈咪小屋”,是“背奶”妈妈最需要的私密空间,现在也“带”出了另外3个妈咪小屋……
这些服务,都是凯迪克楼宇党群服务站的具体内容,也成为大厦本身强大的吸引力,是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而服务背后,是楼宇党建的不断探索。今天,这个服务站的功能已经“长”出了37项,让大楼“充满人情味”。
肖素华感到,楼宇党建是要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情感的,要抓住这一需要,把党的工作做进企业心里、做进员工心里。“营造积极的小环境,让这个小环境陪伴他们搏击外面的风浪。”肖素华说。
“有困难找肖老师”,不少企业、员工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潜意识”。面对疫情,门口查出发烧的客户,物业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找到肖素华,她劝说客户到医院查验;企业复工需要哪些手续,大家统统跑来找肖素华问;楼内的一个航空退票窗口使得许多人来此办理手续,员工都担心增加风险,肖素华协调物业、航空企业老总坐下来商量办法,妥善解决……
“党组织的这种引领作用,企业看得到,也认得清。”肖素华说。
“带楼”和带“带楼的人”
凯迪克大厦一楼,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门前挂着一块牌子:肖素华工作室。2014年起,这里成为一块培养党群工作者队伍的基地,“带楼”的肖素华开始“带学生”。目前,肖素华带出51名来自静安各个街道的年轻党群工作者,帮助他们回到自己岗位上之后“独当一面”,在更多楼宇中推进党建工作。
一年的时间里,恒安大厦楼宇工作者彭雯颖跟着肖素华开党员大会、走访企业、策划活动写方案……她发现许多细节:肖老师办会,桌上的水杯都要点点成线、横平竖直;肖老师写文稿,一个词能抠半天,来回比较哪个用法效果更好;肖老师做活动,请什么人、设什么环节,心里有明确的目标……
“细节里是一种用心,这种用心,为的是实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肖老师常说,服务要走在需求前头。”彭雯颖想明白了“带楼”的逻辑: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根本目的是实现思想上的引领,活动和服务体现着党组织的能量和凝聚力,也由此实现对白领的价值引导,促进企业发展。
回到恒安大厦,彭雯颖和静安区体育局对接,把体育优惠带进楼里的健身房,项目既给企业带来人气,也方便白领锻炼身体;和楼宇工会成员单位的酒店对接,用成本价为白领提供午餐……“我希望他们足不出楼,享受应有尽有。”彭雯颖说。
学生们都感到,“偷师”的过程里,自己有任何想法、创造,肖素华都不干涉,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干,完成后再帮助总结、提升。2019年,静安区又招录18名标志性楼宇党群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党建力量的配备。“带楼人”的工作形成缩影,折射楼宇党建的一步步前进——
在静安,目前楼宇(园区)共建党组织698个,党员1.3万余名,其中441个企业独立党组织,257个楼宇联合党组织,200幢重点楼宇实现了党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高水平的服务、高标准的引领,成为静安楼宇党建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