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有企业要在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新发展格局内涵的基础上,努力适应新发展格局中的趋势性变化,主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积极抓住新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机遇。
充分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有机统一的高度,科学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第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力、发挥大国经济纵深优势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快速成长,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既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是全球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超大劳动人口到超大消费人口,中国的国内大循环基础已经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强劲的消费能力将使中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居民高品质、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第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动抉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而是要进一步敞开开放的大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意味着需要探索建立更加均衡的新模式。
国有企业要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集中体现了我国发展思路和政策方向,其核心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战略方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十四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从而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有企业要在理清业务结构的基础上,围绕主业做强做优做大,充分发挥产业平台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进而引领所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对符合发展方向、潜力巨大的业务,努力集中精力、深耕主业,做大规模、做强竞争力;对面临明显升级趋势的业务,按照客观规律,加快转型升级,使业务供给更好匹配市场需求;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业务,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部署导向,兼顾盈利性和使命担当,为打通科技创新堵点贡献力量;对属于非主业、限制性发展产业和夕阳产业的业务,在做好资产保值的基础上积极寻求退出路径。
第二,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国有企业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同时,国有企业应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
第三,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通区域间和区域内循环,发挥优势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当前,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为企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区域布局与产业布局协调,创造产业链区域布局协同优势,并将之作为带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探索持续有效的新路径,推动新兴产业布局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地方产业发展和解决“卡脖子”技术等有机结合。
第四,在科技创新和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保障作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国有企业必须要发挥在新型举国体制当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国有企业要发挥我国市场优势,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实现技术沿着从可用到好用的路径发展。着力强化国有企业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
第五,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开拓海外市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适应经济全球化大逻辑、大趋势和新变化、新挑战。国有企业要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优势,积极倡导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做好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提升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要继续积极促进进口,帮助并稳定全球供应商信心,盘活全球范围的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国际市场更好地循环。(华润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