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经济次发达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对策

——以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为例

2021-08-30 16:31:09   

位于苏北平原腹地的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属经济次发达地区,有着中医药应用与发展的优良传统和稳固基础。笔者以淮阴区为例,对经济次发达地区中医药事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与深刻思考。

一、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以来,淮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融合发展,加大了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力度,在机构建设、资金投入、人才保障、技能培训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效地提升了该区中医药服务能力,2020年获评“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形成了以下发展优势:

(一)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渐完善。截至目前,淮阴区已拥有乳糜尿、糖尿病两个省市中医重点专科,基层中医馆省级示范化率达91.6%,公立医疗机构普遍设置了中医药科室,202个村(社区)卫生室(站)均设立了中医诊室,构建了以区中医院为龙头,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室、镇(社区)卫生院(中心)为基础,村(社区)卫生室(站)、民营医疗机构为网底的立体式、全覆盖的中医服务网络。

(二)中医药技术体系推广日益强化。区中医院、镇级卫生院分别设立了区镇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指导中心,全区加强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人员。目前,镇、村卫生服务中心(室)规范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分别达到6类15项、4类5项以上。

(三)中医药康养文化普及不断加强。全区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主题,开设了区、镇两级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健康养生大讲堂,邀请上级中医名家宣讲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年受众超过10万人次,中医药康养文化普及率不断提升。

二、制约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因素不容忽视

以淮阴区为例,中医药事业发展虽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资源不均、人才短缺、硬件简陋等业已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是中医药业态落后。主要表现在:中药材种养殖落后,没有类似于涟水陈师百药园的大规模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工业落后,淮阴区缺乏象盱眙浦金药业那样稳步发展的中药生产企业;“中医药+”业态落后,类似中医药森林康养等中医康养度假融合产品仍然为零。

(二)专科人才“后继难”。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少。淮阴区仅有中医师153人,仅占医师总数5.29%;而区中医院中医学专业仅有10人,仅占全院医生12.65%。中医学从业人员少,无法满足人们中医就医的需求。二是中医从业人员年龄大。大多为50岁以上老年医生,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中医人员较少,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后继乏人。三是名中医数量稀缺。全区仅有靳鸿扬、王兆凯等为数不多的名中医,名中医、中医名家出现了严重断层。

(三)发展瓶颈难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医药弱势地位未改变。二是中医医疗单位硬件建设差。三是医疗保障“报销难”。

三、促进经济次发达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硬件软件“一起建”。一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以淮阴区为例,区中医院整体搬迁应加快推进,确保到2025年建成二级甲等中医院;组建区中医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加快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培育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二级医院,完善中医医疗体系区镇村三级结构。加强区中医院与市中医院、残联深度合作,盘活用好区残联两个存量康复点。二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依托苏中药业集团中药材标准化溯源种植基地,扩大连钱草等中草药材种植规模,积极招引知名中医药生产企业落户,打造淮阴特色的中药材产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模式,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培训、种苗补助等扶持力度。三是创新中医药管理模式。创新个性化、全方位、全周期等管理模式,为不同人群、不同疾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全周期的健康评估、动态监测、风险预警及干预方案。四是改革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尽快出台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相关配套政策,将“治未病”项目纳入医保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让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倾斜。

(二)招才引智“一起推”。一是建强队伍。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的规律,进一步完善编制倾斜、待遇提高、绩效考核等政策,营造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吸引和鼓励医学院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等投身于中医药事业。二是传承培养。落实名中医培养计划和基层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项目及省市中医类专家指导制度,设立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名老中医“传、帮、带”工作,不断培养年轻中医药骨干人才。三是夯实基层。积极争取面向基层的中医类大专生委培政策,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院学生免费培养等培养聘用工作。四是优化考核。优化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师承教育项目,将激励政策向基层一线中医药人才适当倾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依据中医药治疗特点增设新的考核指标和“治未病”分级管理评审附加条款,提升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三)传承发展“一起讲”。建议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发挥预防保健(治未病)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中医地位。一是积极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引导。可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灵活运用中医药开放日、健康讲座、义诊等形式,加强对中医药法律、文化及治末病的宣传普及。二是推动“中医药五进活动”。持续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引导群众了解中医药文化,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三是增强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能力。做好顶层设计,建议编制并执行本地区2020-2035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建设一批支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基地,形成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成果转化推广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等支撑体系。四是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文体旅”事业共宣共赢。倡导将中医药保健操与八段锦、太极等传统武术有机融合,中医养身与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各医疗机构健康教育课堂与社会文化讲堂、体育健身大讲堂等相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与国民体质监测、机关事业人员体检相结合,中医康养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促进淮阴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融合。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郑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党史作为立德树人的最好教科书
下一篇: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