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为思政课建设注入新动力

2021-07-09 14:49:29    经济日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百年征程、辉煌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进步伐,也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政课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迈进新阶段、锚定新目标、承担新任务,需要在思政课建设上持续发力,更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第一,党的伟大成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奋斗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是中华民族一个又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百年征程的历史和现实深刻且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并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最坚实的实践基础、最丰富的内容宝库。

第二,建党精神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00年来,我们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回望过去的奋斗路,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面向新征程,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为此,我们要在思政课建设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刻阐释好、理解好建党精神,使青年学生从中获得精神滋养,引导青年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第三,“九个必须”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我们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就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九个必须”就是对我们党百年征程重要经验的高度总结,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在思政课建设中,我们要用好这些重要理论指引,将其融会贯通到思政课教材、教案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特别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作者:王金磊(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下一篇:中国国际教育发展要直面新格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