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引领科技强国建设的大党智慧

2021-07-06 11:44:50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辉煌历程中,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一代代科学家在党的领导下,践行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理念,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科技事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顽强地抽枝散叶。在近现代科学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激荡中,近现代科学的种子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党因地制宜创办了一些医疗、军工、通讯及工农业机构,开始了利用科技力量服务于军事斗争和根据地生产的实践。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成立了第一个科技社团——西北自然科学研究会,创办了第一个科教机构——延安自然科学院,聚集和培养了一批掌握科技知识、富有革命斗争精神和斗争经验的人才,他们为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科技事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向科学进军,积极投身科技事业和重大科技工程,取得了陆相成油理论、“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青蒿素提取、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随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航天航空、信息、交通、海洋、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材料、农业、水利、医药健康、建筑、核工业等科技领域全面跃升,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惠民成效显著,正加速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更高水平自立自强。

今天,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峥嵘岁月,总结其中蕴含的科创智慧和积累的科创经验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个世纪以来,党领导科技事业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走向胜利。

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统一。党的领导是最大政治优势。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远大目标与现实需求相协调。一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远大目标,同时强调结合现实需求,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就科技事业而言,也是与时俱进地明确新的战略目标,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发展先机,在科技竞争中奋勇争先。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重视科技战略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全面部署,同时尊重地方、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首创精神,强调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对重大改革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

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优势互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形成了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让市场“看不见的手”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避免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评价“急功近利”等弊端。

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互促进。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一直强调办好自己的事,自立自强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脉相承。与此同时,我们党高度重视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经艰难险阻,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即将发布实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社会形成了充分尊重科技人才的氛围,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定“四个自信”和创新自信,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万劲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研究支撑中心执行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须建大教育格局
下一篇:年轻人是制造业的根基和未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