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发挥好高校基础设施的文化承载功能

2021-06-18 18:48:05    学习时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启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进入高等教育的主体功能范畴,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用不断增强。如何不断激活、合理挖掘并充分利用高校在长期办学历程中积聚的文化资源,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凝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合力,助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份现实答卷。

坚持历史内涵与时代特征统一。道路、楼宇、场馆、纪念设施、景观等是一个地理单位最基本的空间网络“骨架”,既具有物质层面的视觉传达、空间识别功能,也具有精神层面的意象表达、价值引领功能,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意象空间,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价值与符号承载。对高校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集教育功能、文化支撑、价值承载等于一体的一种精神符号。

就功能发挥与拓展而言,校园基础设施应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在融合历史底蕴与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发挥、拓展自身功能,服务于学校的文化育人实践。在高校,尤其是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高校,为保持办学传统的连贯性与文化传承的一致性,校园内的很多基础设施实际上在历史上“古已有之”,与学校发展历程一脉相承,是研究学校发展史的“活化石”。高校很多道路与校园历史景观相互呼应,成为学校文化展示的靓丽名片和文化育人的无声教材。就部分历史底蕴深厚的高校而言,对校园基础设施一方面要保护好固有历史元素,另一方面要进行美化,可进行综合设计(包括兴建基于实际需要且风格匹配的楼宇、绿化带、塑像等)以增加现代气息,使其具有“文化美感”,不失为使校园基础设施从传统走向现代、实现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统一的科学做法。

坚持大学精神与办学特色统一。大学应具有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在高等教育漫长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大学人凝聚并形成了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文明成果。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在大学这一特定场域的具体凝聚,是一所大学的鲜明标识。

大学精神与办学特色是大学的“一体两面”。校园基础设施是传承大学精神、彰显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物质载体。以既体现大学精神又彰显办学特色的“关键词”(如校训、杰出校友、重大历史事件)冠名校园楼宇、雕塑、道路、景观等,成为大学精神代代相传、办学特色生生不息的重要“符号动力”。这些具有大学自身特色的“文化词汇”与实体形态基础设施相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校情校史、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其对学校文化传统、办学成就与特色等的认同感,有着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

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科学精神表现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严谨笃学、开拓进取,孜孜不倦、勇于奉献等,可以为受教育者理想信念的塑造、道德情操的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更好地激励人才的成长,从而实现科学的传承与创新。人文精神表现为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等,人既是大学的教育主体,也是大学的培养目标,因而在这些观念和精神中,人文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文化价值的核心。

高校在对校园基础设施进行总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让寓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基础设施成为承载大学精神的标签和名片。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于基础设施的文化功能承载上,有利于推进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科学精神弘扬传播和科技创新基础教育,更好地激励人才的培育和成长。 (汪长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教育助力小镇青年反哺乡村
下一篇:新时代与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