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三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显著的新经济增长极,是当前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核心领域,全球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基于此,有必要总结分析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前期基础性成果,客观认识今后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四大特征:
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国范围内行政村通4G及光纤的比例超过98%,固定宽带移动LTE网络IPv6升级改造也已全面完成。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新一代云计算平台设施正加速构建,多方向大容量的国际传输网络架构也已基本形成,为数字经济新兴业态和融合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与保障,有力推动了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二是数字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更加强劲的增长动力,消费者的在线消费习惯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重量级消费新形态正在加快形成。其中,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电子政务等各类线上服务在疫情期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数字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此外,在5G等新兴数字技术支持下,数字媒体、智能家居等消费新模式也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一是数字技术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取得较大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支撑,对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产业链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能力稳步提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增强,制造业正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二是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的融合范围不断拓宽,融合程度不断深化。例如,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带动形成了智能制造、个性定制、网络协同、数字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向更多实体经济行业与场景进一步延伸。
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数字化治理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各地各级政府机构政务服务线上化推进程度明显提升,“掌上办”“一网通办”等电子政务平台加速上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办理能力以及快速响应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占网民整体的85.3%。《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从2018年的全球第65位提升至第45位,取得历史新高,其中,在线服务指数跃升至全球第9位,达到“非常高”水平。随着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也向着更高层级加速迈进。从治理方式来看,数字经济强有力地推动国家治理由个人判断、经验主义的模糊治理方式转变为细致精准、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治理。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同传统公共服务的融合应用更是增强了治理体系的态势感知、科学决策、风险防范以及应急响应能力,提升了数字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中数据的重要作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完善“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个人有益”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这标志着数据与土地、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一起,融入了我国经济价值创造体系,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力。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由此可见,中央高度重视并确认了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奠定了基础。在党中央的政策引导下,各地纷纷将政策着力点放在促进数据交易流通上,并高度重视本地的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例如,2015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了首批大数据交易;此后,北京、上海、深圳也探索建立了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和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等数据交易中心,依托现有交易场所陆续开展数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