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了专章规划,明确了“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和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四项任务。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强调:“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要攻克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道道“娄山关”“腊子口”,必须建设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明确主体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
我国科技创新已经有了坚实基础,但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迫切需要有一批机构主动肩负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与担当,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当前,全国共有科研院所3000多所、高等学校3000多所,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万个。能够承担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长远及全局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有利于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机构和组织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重要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和创新领军企业是主体类战略科技力量。我国已经明确了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统筹优化机构、学科、人才、平台和研发布局,完善科技供给体系,推进交叉融合。各部门、机构、地方支持创新的积极性很高,但定位不清、重复布局的问题依然存在。要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牵引,推进各主体类战略科技力量聚焦主业主责,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中坚作用。
强化重要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使命,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发挥综合类科研院所的建制化、体系化综合优势及行业类科研院所的建制化、专业化特色优势,主要承担重大问题带动的基础研究,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锻造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技术能力;强化重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使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承担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知识技术储备;强化创新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使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重要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共建基础前沿研究机构和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融通创新。
强化平台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服务功能
2021年是系列规划颁布和起步实施年,部门、机构和地方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心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中央决策,确保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争取在基础前沿领域攀登科学高峰,解决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科学根基之上。
统筹推进平台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目前,正在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战略研究基地。正在通过新建、调整、充实、整合、撤销等方式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将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正在布局建设国际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依托平台类战略科技力量,可搭建产学研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及军民融合等分布式开放创新合作网络,有效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融通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提升平台类战略科技力量的服务能力,助力各主体更好地把握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勇攀科技高峰。发挥中青年科学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勇于由“舒适区”向“无人区”迈进,持续突破一批前沿科学问题和重要源头技术,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战略科技人才。
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带动所有科技力量发展。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建设全国统一的现代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治理的整体效能。建立“国家队”科学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长周期、分阶段稳定支持,引导“国家队”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性需求,始终发挥科技创新骨干引领带动作用。聚焦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集群,加快产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部门、机构、地方统筹协调和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中心、基地平台等一体化建设运行,重大项目、重要基地、人才计划、专项资金等一体化配置。促进“国家队”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创新企业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释放所有科技力量的创新活力。
作者:万劲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