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劳动教育关系民族发展长远大计

2021-04-09 18:17:21    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玉明(吉林师范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让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更好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一定要抓好。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头脑中扎根、交融、固化、升华,从而发挥劳动教育在立身、立心、立德中的基础作用。

  让劳动最光荣在认知中扎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头脑中对新时代劳动的内涵、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有深刻的认知,才能在行动中自觉把劳动作为立身之基,主动靠劳动筑梦,靠劳动圆梦。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武装头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汲取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思想源泉。要学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历史根脉,让劳动文化的基因接续传承。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使劳动价值的回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高度契合。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幸福都是创造出来的,从而树立全新的劳动价值观,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心中扎根、开花、结果,小到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大到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才能自觉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自觉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一切的新风尚。

  让劳动最崇高在情感中交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丰盈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到的成就感、快乐感、尊严感,让劳动最崇高的观念更加立体、交织、鲜活。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劳动的崇高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全体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中国梦的实现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而必须提高大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进而消除劳动意识边缘化、劳动认识表面化、劳动情感荒漠化及劳动价值模糊化的认识偏差。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劳动分工,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从事简单工作还是复杂工作,也不论是从事重要工作还是一般性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值得尊重。要注重引导他们感悟劳动的魅力与价值,使劳动价值的情感体验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烙下印记,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能源。

  让劳动最伟大在行动中固化。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是劳动的伟力所在。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劳动育人实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要放大劳动创造、创新劳动的功用,主动服务于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要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从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身边事做起,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自新能力,使其所学劳动技能广泛应用于劳动实践,具备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劳动素质和精神品质,达到知行合一,实现从劳动价值意识到劳动价值行为的转化。

  让劳动最美丽在内心升华。从美学角度而言,“劳动最美丽”,不仅指劳动行为的美丽,而且包含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塑造出的美丽心灵、高尚道德和品格。从文化角度而言,“劳动最美丽”更多体现在劳动者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的同时,在反思中生成的劳动精神文化。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要凸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特点、民族风范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两种精神是全体劳动者必须汲取的精神营养。高校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要把先进劳模典型事迹引入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劳模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要注重解读工匠精神,让“大国工匠”的执着信念、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成为学生竞相追求的劳动精神风向标。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不是一时之功,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经受千锤百炼、历经反复淬炼、战胜各种挑战、克服各种困难而形成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新时代的真正意蕴,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用劳动成就梦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下一篇:疫情下国际学校何去何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