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任贤使能 知人善用

傅凌艳    2021-04-08 21:03:29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当今世界,谁能占领人才“制高点”,充分释放人才效能,谁就能掌握军队发展的领先权、未来战争的制胜权。走创新发展之路,加紧集聚优秀人才,关键要在任贤使能、知人善用上下实功。

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德才兼备,方堪重任。德的内涵丰富,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其中政治品德摆在首要、是第一位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干部要又红又专。”严把政治标准、突出政治素质、强调政治纪律历来是我党我军选用人才的重要原则和一贯方针,若品性不端、态度暧昧者高居庙堂,歪风邪气必会滋生蔓延,进而侵蚀官兵主体、啃噬军队战斗力、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才能是个人立身立业的基础,没有过硬本领,只会碌碌无为沦为庸才。政治底色不纯者,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反而越大。对于重要岗位、高尖领域要优中择优、慎之又慎,坚持政治标尺量到底,把品德好、能力强、专业精、素质全的人才选出来、放上去,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一套、行动一套的“两面人”既要“一票否决”,还要作出严肃处理。

科学把握识与用的关系。识人善任,用得其所。如何选官任将,自古是一件大事、一道难题。“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用一庸人则小人齐趋。”人在知识、能力、情感、个性等方面,充满了诸多可变的因素,选人用人就难以有单一的尺度和标准。“人各有能,因艺授任。”选拔人才要善于多面权衡、人尽其才,文化水平高不见得能带好队伍,半路出家者不一定干不了技术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亮点,要把合适的人配置在恰当的位置、做适合他的事。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按照军队好干部的标准践行识人用人方法,方能人尽其才、百事俱举。同时,要持续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激浊扬清、兴利除弊,使投机取巧、腹中无才、政治攀附者没有空间、失去市场,让品性纯良、能力过硬、敢于担当的人走上战位、来到台前,激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的“一池春水”。

充分理清亲与誉的关系。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选人用人要多听群众呼声,防止“近亲繁殖”。在军队这个长期相对固定的群体里,对老乡、好友、旧属产生信任,这是人性使然。从上级来看,用得顺手、思路合拍,一般不愿意另启新人;对下属来讲,对上熟悉、容易领会意图,工作运转得心应手,也是很好的“加分”机会。长此以往,选人用人的导向会发生一定的偏差,亲者越亲,反而一些有能力的“生面孔”会珠玉蒙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个人品德好坏、能力高低,官兵心中都有杆秤。选人用人,真知深知是前提,群众满意是关键。要发挥好官兵建议、群众监督作用,翻翻他的“朋友圈”,看看是批评多还是点赞多。总体来讲,群众口碑好、呼声高的人一般都不图虚名、实干作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秀的人才不会自我吹嘘,而是落在实绩、努力答卷,将评判交予群众。精准选人用人,要准确甄别无原则的“老好人”现象,杜绝“任人唯亲”行为,真正让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想干实事的人才优先得到提拔任用。

理性平衡管与爱的关系。严格管理,彰显厚爱。“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严管并非是对人才的不重视、不爱护,而是在政治上保护、行为上帮助、事业上进步。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刘邦进入关中,约法三章,奠定立汉根基;张飞纵酒无度,无人施加管束,梦中惨遭毒手。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纵深推进,严的主基调已深入人心,这既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客观规律使然。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在管理中正方向、纠行为、强能力,管出凝聚力、战斗力,育出向心力、创造力。此外,要做到严而有法、严而有度,对激流勇进、善作勇为者具体分析、区别看待,鼓励实行容错机制,以严管的刚度彰显厚爱的柔度,倾心帮助、卸下包袱,不能一罚了之。要聚力打造暖心工程,务实暖心举措,解决好人才的后院、后代和后路的问题,不断提升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为强军伟业贡献不竭力量。(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政治工作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及其提升策略
下一篇:提高碳减排市场化制度协调性互补性创新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