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大众亲近自然、寄情山水的消费欲望从未消减。注重野外探索的露营经济,也在此过程中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逐渐发展。
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带动了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民宿和露营地服务受到青睐。相较于常规的休闲旅游和度假,露营在地点上偏向于野外营地,尤其是更亲近原始自然、有独特夜晚风光的地点。同时,在休闲方式上更强调自己动手,搭帐篷、获取食材和烹饪,因此也被认为是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我国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持续上升。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超6成露营相关企业成立于2020年之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2018年末,中国民宿和露营地服务企业法人单位合计0.5万个,从业人员2.7万人。
业内人士指出,露营地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房车工业、营地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帐篷、户外用品等消费,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行业的发展。
然而,露营经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面临诸多瓶颈。
一方面,在往常认知中,露营与野外求生高度相关,这对参与人员的野外生存技巧、户外露营装备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另一方面,露营地建设目前仍然缺乏统一规范。据露营天下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露营地总量为1778个,其中以华东、华北地区的营地最多,全国营位数约为5.6万位。在相关文件中,我国目前对露营的规划与房车工业、自驾游捆绑。露营地用地性质上的模糊,既使得投资者在地产和旅游两者之间摇摆不定,从业者也不知道该以什么名义规划和经营露营活动。
现在,乡村振兴规划则为露营地规划和配套设备的完善提供了解决方案。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
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承接了露营经济的供应需求。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累计推介了1000多个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美丽休闲乡村。这些乡村不仅有符合露营人群期待的自然风景,还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为成熟的旅游服务。
可以预见,如果将露营经济引入乡村建设的产业群,将打破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带动更具集群效应、更多元的地域旅游。当然,这也对营地防火带、草地养护、安保人员培训、消费者教育等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