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银行“沉睡卡”销户门槛不一 储户希望银行主动告知

记者 彭 妍    2021-03-11 09:44:35    证券日报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人们出门购物几乎不用再揣着银行卡了,只需带上一部手机,就可以代替现金支付。因此,不少银行卡被“打入冷宫”不再使用,时间长了逐渐变成了“沉睡”账户。

近期,银行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多家银行陆续发出通知称,要将不符合规范的“睡眠账户”“超量账户”进行清理。从清理范围和清理时间来看,各家银行的标准不一。

记者了解到,虽然银行已开始对“睡眠账户”“沉睡卡”进行清理,但很多储户却对银行的这类行动并不知情,“望银行主动告知,以免造成影响”。

银行清理“睡眠账户”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对“睡眠账户”定义的标准以及具体的清理规定有所不同。例如,一家国有大行规定,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未发生存现、取现、转账等主动交易,账户余额为0,且无信用卡约定还款、个人贷款还款等签约关系的借记卡、准贷记卡、活期存折账户,银行将进行销户清理。另一家银行对“睡眠账户”进行清理的条件是,连续两年(含)以上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结算账户以及账户余额低于10元人民币(含)以下。

在处理方式上,有的银行对“睡眠账户”直接销户,有的银行则对“睡眠账户”限制权限。一家国有行的客户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没有自动销卡。一般都是2年以上没有交易,才转成“睡眠账户”,我们不会主动清户。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对于长时间没有交易或账户存款余额为零的银行卡,我们只是限制权限。半年无交易的,暂停其非柜面业务,但可以在柜台再次开通。

在走访中,多数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按照有关规定,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里面只能有一张I类卡,多余的卡会产生小额账户管理费及年费。同时,不用的银行卡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所以,建议储户将长期不用的银行卡注销掉。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根据各大银行的公告内容来看,银行对“睡眠账户”的清理会有一个缓冲期,自公告之日起到开始清理之日这段时间,储户可以通过ATM、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等方式向长期不使用的银行卡转账或取现,这样就不会被系统认定为“睡眠账户”了。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已支持异地网点注销银行卡,但前提是没有特殊签约,有签约过的账户需要先解除绑定,才可以销户。

对于储户来说,银行的销卡行动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呢?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储户。个别储户表示,清理“睡眠账户”对我们没有太大影响,毕竟清理的都是一些闲置的银行卡。

但大多数储户表示,对于银行将不符合规范的银行卡进行清理一事并不清楚,也没收到银行相关信息的通知。很多储户抱怨称:“银行应该主动告知客户,要不然,银行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注销或限制使用后,将带来很大的不便。”

“断卡”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近年来,随着监管不断趋严,银行对“睡眠账户”的清理也早就开始。2016年,央行规定,同一个客户在同一银行只能开立一个I类账户的银行卡。随后,多家银行开始对多出来的银行卡进行销户清理。

为了切实加强银行账户实名制管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19年,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召开,监管部门提出,要打击、整治、惩戒多管齐下,坚决打赢“断卡”行动攻坚战。

小花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打击犯罪的监管工作重点逐渐从事后惩治转移到事中监测,前置了各项风险防范流程,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犯罪行为均离不开资金流,包括账户体系与支付,因此,银行账户、支付环节等逐步成为监管关注的工作重点。部分睡眠账户主要存在的风险问题是被非法利用。对个人用户来说,清理“睡眠账户”,有助于防范个人风险,避免自身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卷入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社会长护险试点覆盖近1.2亿人 商业护理险发展刚起步
下一篇:7岁女孩每天跑步6小时!“跑得多,才能救姐姐”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