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微信10周年:有人重度依赖,就有人想要逃离

记者 赵语涵    2021-01-20 10:32:48    北京日报

翻起国民数字化生活巨浪 重度依赖与想要逃离并存

下个10年 微信还能带来新变革吗

早上睁眼,很多人拿起手机的第一件事是看下有没有微信的未读消息;出入公共场所,“健康宝”成了2020年以来的“最热小程序”;很多人出门不再带上钱包,只靠电子支付……1月19日,一年一度的微信之夜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公布了微信10周年最新数据: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人发朋友圈,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微信上有3.6亿个公众号,朋友圈每天有1亿条视频内容。

然而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有人重度依赖,就有人想要逃离。有人开始害怕微信提示音响起,因为怕被领导“@”加班;很多曾经乐于在朋友圈分享的人,逐渐关闭了朋友圈……在这种趋势下,下一个10年,翻起数字化生活变革巨浪的微信,还能带来新变革吗?

数字变革 生活从此掀起巨浪

2011年,在浙江横店开店卖羽绒服的胡月娥因为演员陈浩民随口提起了微信,就在女儿的帮助下用上了这款“新潮应用”。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孔源丰给学校实验室做了一个仪器预约小程序,让供不应求的仪器实现智能化管理。2020年疫情突发,在湖北襄阳开小超市的张美丽转战微信群开启了“码上”生意……

10年间,微信与每一个使用它的人都有一段故事,而这一个个故事汇成了国民数字化生活变革的大江大河。

10年前,因为预感通讯软件会是智能手机普及后的一个机会,张小龙给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发送了一封邮件,开启了微信这一项目。最初的微信1.0版本只支持图文发送,几个月后上线了语音听筒、附近的人等功能,通过社交裂变实现用户飞涨。

2012年,微信先后在4月、7月发布朋友圈、公众号两项重磅产品。时至今日,刷朋友圈仍是大量用户每天的“打卡”操作。而公众号则给每个个体、团体、单位的发声传播提供了舞台。

2013年,微信支付正式上线,将数字化变革带到支付领域。

2014年,盯着手机抢红包成了春节“新时尚”。此后,不再带钱包出门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2016年,继公众号后,微信推出小程序。由此,微信渐渐构建起庞大的生态。

过度捆绑 引发公众逃离情绪

在很多人的手机里,微信都被放在了最方便点击的位置。而另一方面,一些人却因为感到被“过度捆绑”,开始有了想逃离的反面情绪。

“微信加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多是因工作加的陌生人,让我无法再尽情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心情。”注册微信已经9年的张女士有些无奈。

刘女士也记不清自己为什么不再热衷于刷朋友圈了。“以前总要刷一刷朋友们的最新动态。但后来微商广告、求点赞信息太多,还有一些不熟的人发,就觉得挺没意思的了。”

除了对朋友圈的审美疲劳,还有人开始害怕微信提示音响起。“微信到了老板手里,成了随时随地方便叫你加班的工具。”蒋先生苦笑道,他感觉自己的微信已经被工作占领,工作群里消息不断,跟朋友之间的沟通少得可怜。

还有一些用户因无数的公众号推送感觉被“打扰”。“每到一个餐厅,都要为了点菜、买单或享受优惠去关注公众号,之后每天被推送一大堆广告。”王女士吐槽。

下个10年 微信新路在哪里?

然而即便有逃离情绪产生,微信这棵大树的枝丫已探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个10年,微信还能带来哪些新变革吗?

1月19日,2021微信公开课PRO在广州开讲。主论坛上,微信携近几年上线的“后起之秀”登场:包括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分、企业微信、搜一搜等产品。

其中,被认为是继朋友圈、公众号后最为成功的创新——微信小程序亮出最新成绩单:日活跃用户超4亿,全年交易额同比增长超100%。以健康码小程序为例,已累计服务用户超8亿,累计展示码量超200亿次。业内认为,更为轻便、易开发、成本低的小程序会成为替代App的新选择。

此外,近两年上线的微信支付分正力图构建用户的信用体系。目前,微信支付分用户数已突破2.4亿,每日使用笔数达千万级,每年为用户节省超过2000亿元押金。

企业微信、小游戏、搜一搜等产品也出现在微信公开课PRO上。在疫情带来线上办公需求后,2020年企业微信连接和服务的微信用户超过了4亿;去年,小游戏在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0亿后依然稳步增长,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了5亿;微信搜一搜未来将逐步实现内容、服务、品牌的全面开放接入,在微信上再造“搜索引擎”。

下一个10年,或许还有一些内容可期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89.6%受访青年确认有必要考虑自己的养老
下一篇:北京1月22日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第二剂接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