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功文正在介绍十四运会火炬传递(西安市区)北斗定位服务系统。
随着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脚步临近,满怀喜悦的西安市民翘首期盼的圣火即将到来。继7月17日延安圣火采集仪式之后,点火起跑仪式也将于8月16日在西安永宁门广场举行,标志着口号为“盛世全运 天下长安”、为期28天14站的火炬传递正式开启。
火炬手的选拔标准是什么?西安站的传递路线是什么?到不了现场,如何参与到火炬传递中来?让我们走进幕后,一起寻找答案。
从历史走向未来
“经过反复对比挑选,我们在数个方案中最终选定了最具代表性的一条路线:从永宁门广场出发,途经钟楼、安远门、西安火车站到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广场,全程约5.3公里。一路经过西安中轴线和部分特色地标性建筑,尽显十三朝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寓意着从历史走向未来。”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西安市执委会竞赛组群众体育部综合处处长康新凯说。
8月10日,在西安市执委会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核对每一位火炬手的信息和传递次序,确保全程衔接流畅。
“从6月初,我们就开始了火炬手选拔工作,本次参加首站传递的100名火炬手是西安市各行业的先进代表。面向大众、侧重一线,包括医务人员、脱贫攻坚代表、保洁员、快递小哥等基层工作者,体现‘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的主题。”康新凯告诉记者,本次火炬传递采取“两火合一”方式,残疾人火炬手约占6%,旨在全社会营造残健共融、爱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火炬传递时间跨度长、参与人数多、工作细节繁杂,对组织工作提出很大考验。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群众体育部火炬传递处处长张冰和工作人员一起从顶层设计入手,细化工作流程、规范运行机制,耗时3个多月,编撰了6万余字的《火炬传递工作指南》,为火炬传递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圣火采集仪式的执行总导演,张冰对工作的要求可谓“苛刻”。“以时间节点为轴线,我们对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打磨细抠,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分秒不差、动作统一。”张冰说,为了保障6天后的点火起跑仪式精彩圆满,他们光方案就做了30多个版本,把总时间控制在28分钟。
北斗系统添助力
如何弥补不能到现场观看火炬传递的遗憾?一向在大型项目中应用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可助你一臂之力。
“这是一张北斗芯片卡,通过它可以精准定位火炬手的实时位置,出现在移动终端上。”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中心北斗导航定位中心主任黄功文手持小巧芯片卡,指着演示屏幕讲解道。
经过3个多月的研发,十四运会火炬传递(西安市区)北斗定位服务系统目前已经进入测试阶段。8月16日,火炬传递当天,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通过手机终端和在线地图观看火炬在西安站的传递情况,包括火炬传递实时动态精准定位、传递路线展示、传递轨迹查询、火炬手介绍、沿线景点图文介绍等信息。
黄功文讲解道,专门为本次火炬传递首站开发的这个系统是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基础,利用陕西北斗地面基准站系统提供的精准差分信号,结合地理信息、互联网、移动应用、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才得以实现,最高定位精度优于3厘米。
“希望通过科技助力火炬传递,全面提升十四运会的群众参与度,同时,展现陕西的北斗力量。我省目前已建成了我国首个整网支持全星座、全频率、全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应用服务系统,今后我们会开发更多惠及广大民生的应用场景。”黄功文说。
以守护圣火安全为己任
8月5日,烈日炎炎,圣火护卫队队员们喊着昂扬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进行护跑训练。
“能成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圣火护卫队队员,而且还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感到无比荣幸。”武警陕西省总队机动支队战士张飚既兴奋又紧张。然而,对于接下来的圣火传递任务张飚唯恐有所疏漏,对于圆满完成任务的执着让他不敢有一丝马虎。
6月初,武警陕西省总队接到圣火护卫任务后,从数千人中选定了18名综合素质突出的官兵组成圣火护卫队。7月17日,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圣火采集仪式上,张飚和其他官兵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圣火护卫任务。来不及休息,很快他们又投入到新的任务训练中。
“圣火护卫的主要责任是负责点火起跑仪式、传递中护跑以及火种灯及相关器材的存放管理。圣火自采集之后便在武警陕西省总队机动支队的火种存放室保存,护卫队队员每天24小时护卫,要确保圣火从采集成功后,到开幕式点燃主火炬塔,直至闭幕式火炬塔熄灭后才可以熄灭。”武警陕西省总队机动支队副参谋长、圣火护卫队队长姚柯说,在火炬传递的14站中,他们要寸步不离火种灯,并负责传递途中突发情况的处理,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护跑任务对队员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要求很高。“我们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时配置护跑人数,他们会同时出现在火炬手的前后左右,在周围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护跑队形。训练中,我们设置多种情况,按照四个等级练习危机处置方法,全力确保火炬和火炬手的安全。”姚柯说。(本报记者 侯燕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