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诗礼传家、文明兴家,孔子第76代后裔传承“孔氏家风”

杨华    2021-11-17 11:25:46    《中国妇女》

作为孔子后裔,孔令绍带领家庭成员充分挖掘整理孔氏家风家训,以学传家,以德立世,践行良好家风,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采访孔令绍时,他刚忙完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直播宣讲活动,孔、颜、曾、孟四大家族的后代宣讲家风。孔令绍作为孔子第76代后裔代表参加了活动。“孔氏家风的育人目标,就是把后世子孙培养成儒雅之士。‘儒’是智慧与品行的境界,‘雅’是修养与气质的高度。”孔令绍说,儒雅的内涵是学有素养、行有教养、心有涵养,这也是他的家庭一直践行传承的优良品性。

以礼为上,忠厚传家 

 

孔令绍孔子第76代后裔(右),其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在曲阜,提起好家风的传承者孔令绍,几乎人尽皆知。“明是非,知廉耻,懂礼让,守本分。祖先孔子首创‘诗礼传家’,为孔氏家风奠定了根基。”孔令绍介绍,孔氏家族的后人们一直谨记祖先教诲,以学传家,以文传世。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千年的孔氏家风家训,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吸收借鉴社会发展的精华。到了明代,64代衍圣公孔尚贤做出的《孔氏祖训箴规》,对孔氏家风进行了固化;在清朝,孔令绍的高祖孔宪珍拟定了“粗茶淡饭,慎近酒酤;恪守信义,邻里互助;忠厚传家,苦读诗书……”64字家训,一直传流至今。100多年过去了,孔令绍高祖这一支五服以里的孔氏人已繁衍到150多人,虽已分居各地,但仍秉持家训,和睦相处。

在64字家训里,孔令绍和妻子一直对“礼”字情有独钟。祭祖,就是“礼”字传承的开始。孔令绍说,祭孔活动分为公祭和家祭。家祭每年两次,分别在春季的清明节和秋季的孔子诞辰日。长辈们坐在祭祖台前守夜,给孩子们讲祖先的故事,每次祭典对孔家人而言都是一次内省的机会。“有如此伟大的祖先,所以不能有愧于祖先和自己,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好,努力成为社会的楷模。”

除了每年春秋两次的祭孔活动,孔令绍家过年也不忘传家风。

“孔子在庭院中站立,看到孔鲤走过便问他‘今天有没有学礼?’孔鲤说‘没有’……”每逢过年,孔令绍一家老小就会欢聚一堂,一起重温家风、传承家风。只见孔令绍与妻子端坐堂前,看着儿子给孙子、孙女讲述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典故。如今,过年一家人坐在一起讲家风起源、传承发展,也已经成为孔令绍一家的特殊仪式。

自2011年,孔子后裔联谊会有意让儿童加入家祭活动,这也是家族致力于让孩子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熏陶。孔令绍的大孙子小维续第一次随他参加家祭时,刚满3岁。在他看来,让孩子接触祭孔仪式,感受世家文化的外在形式,也是对“礼”的传承。

由于长期背诵儒家经典,小维续对孔庙也有了无限的憧憬,一次在非祭祖的日子,他央求爷爷带他去孔庙,见到古迹就问其中的典故和由来,孔令绍耐心解答。孔令绍欣慰“礼”正代代传承下去。

家风文化,滋养身心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传承的风尚。谈到家风建设,孔令绍说:“家教、家风关系到民风、社风,关系到社会和谐。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份贡献。”孔子为孔氏家族留下了“诗礼传家”的好家风,这是他为后人划出的两条人生底线,被孔令绍概括为“有文化,守规矩”。对于家庭,文化传承比财富积累更重要。

“文化传承是家风传承第一位的重要元素。”这句话是孔令绍在他父亲身上习得的,他也一直在子孙身上践行着。孔令绍自小就跟饱读诗书的父亲一起学习,听父亲讲历史、讲人生、讲知识,讲“三国”“水浒”的故事。父亲去世后,他将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儿子听,讲给孙子听。小维续一岁半时就会背《爱莲说》和《陋室铭》。

孔令绍说,让孩子学知识,学文化,不是为了让他出人头地,而是让他知书达理。在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只有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才能遏制物欲滋养身心。

孔令绍小时候很爱读书,经常看书入迷忘记吃饭。可儿子孔颖却对读书兴趣不大,这一度让孔令绍和妻子烦恼。一次,孔令绍和孔颖外出游玩后,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游记,孔颖拿着那篇游记翻来覆去看了好久,时不时还会跟他讨论:哪里漏写了、哪里还能这样描述……孔令绍惊喜地发现,他可以从写作入手,慢慢培养孔颖的阅读兴趣。自那之后,孔令绍和妻子每次外出或参加活动,回来都会写日记,然后拿给孔颖读,让他挑错。孔颖成了孔令绍的“忠实第一读者”,在这过程中,也慢慢养成了阅读习惯,为后来的考学、工作积累了宝贵财富。

言传之外,孔令绍更重视身教。“你得让他知道怎么践行良好的品德。”孔令绍说,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看到做人应该守住的底线。如今,退休后的他和妻子负责照顾两个孙子。大孙子小维续小的时候,有一次,孔令绍去幼儿园接他,发现书包里有个气球,就问是谁的,小维续怯怯地说是拿了同学的。孔令绍听闻,立即严厉地批评他:“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能拿,无功不受禄,你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得做出回报。”一只气球虽然无关紧要,可今天要了,明天可能就拿了,后天可能就偷了,习惯的养成是重要的。他一直强调守规矩必须从娃娃抓起。“气球事件”让小维续自小就形成严格自律的良好品行。

创新《三字经》,传扬好家风

“立根本,成大器。这是我给你编的《三字经》的结尾,说的都是些做人的道理,你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能学到做人的根本。”每逢周末,孔令绍都会抽出时间来教上小学的孙子背诵改编版《三字经》,这部结合《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的改编版《三字经》是由孔令绍亲自创作的,孙子刚上学时便开始诵读学习。

孔令绍和妻子对子孙文化培养的用心,绝不输家族礼仪教育。为了让孩子学好《三字经》,他们搜集各种版本的《三字经》,然后各取其长,重新编排。

“施耐庵,述水浒。吴承恩,云西游。罗贯中,醉三国。曹雪芹,痴红楼。”他和妻子巧妙地补上了历史文化知识。而“共产党,于沪兴。循马列,风云涌。廿八载,建共和。奠国基,求探索。”则讲解了党史、近代史。历时6个月,这册540句的改编版《三字经》在和孙子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完成。“读完爷爷改编的《三字经》,我体会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守诚信,宽容大度……”小维续说。

两年前,孔令绍的小孙子孔齐维翰出生,这本《三字经》又派上了用场。一个人只有遵守好家规,才能在社会上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党的十八大以后,孔令绍曾先后到20多个省市宣讲家风,儿子孔颖也成了曲阜市家风传承志愿服务队队长,他还被聘为“山东省好家庭、好家风宣讲团”成员。年仅10岁的小维续也开始和爷爷一起同台讲家风 。“家风,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粒种子,它在我们年幼时植根心底,随着时间的变迁,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它影响着我们的品格与态度……”翩翩少年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与感受,启迪更多同龄人的心灵,还收获了一批“小粉丝”,好家风也悄悄地在小维续心中滋长。

孔令绍说,了解好家风,弘扬好传统,并在生活工作中践行,这既是对先辈精神的继承,也是对后辈成长的期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家风促党风建设
下一篇:两园兴衰话家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