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一封70年前写给父母的信 讲述陈毅元帅的家风故事

2021-05-19 10:19:39    华西都市报

5月17日,在四川资阳乐至县陈毅纪念馆,陈毅故里景区管委会文物博物部副部长唐铭泽小心翼翼打开“001”号档案袋,拿出里面珍藏的一封信。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同志于1951年在上海住院期间写给父母的信。

严于律己 致父母家书显微言大义

“这可以说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之一。”唐铭泽到陈毅纪念馆工作已有14个年头,对于这封信,她已经记不清自己讲解过多少次。

这封家信一共7页,全文共600余字,采用长27厘米、宽21厘米的“中共中央华东局笺”信纸书写。信末落款为陈毅的原名世俊,时间为1951年4月16日,距今已有70年,是国家一级文物。

“虽说是家信,但信里提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内容。”唐铭泽说,譬如,谈及亲友来沪的招待事宜,陈毅这样写道:“他们来沪,公家只能按例招待。儿为一工作人员,更不可能破格办事。这方面均要求知我谅我,不以为罪”。此外,陈毅在信中接连引用了李绅、韦应物的诗借以言志,表达他“一切均从人民出发”“愿勿愧于此”的心志情怀。“作为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陈毅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来看待和要求,革命者的本色、人民公仆的意识丝毫未变。

家风严正 他与亲人“约法三章”

唐铭泽称,陈毅对父母和子女均严格要求,在对家人关爱之际,不忘“约法三章”。

1957年,陈毅的父母回成都定居。不能陪伴照顾年迈的父母,陈毅很是愧疚,但他仍硬着心肠和父母做了一次“约法三章”:第一,回川后,衣、食、住、行全部自理,不惊动政府;第二,作普通公民,不惊动邻里;第三,不为亲朋好友牵线搭桥。同时,陈毅对子女要求“穿土布衣,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孩子穿;不坐公家的小汽车;办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制度来”。

如今,坐落于劳动镇旧居村的陈毅故居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陈毅一生清廉的作风和严谨的家风,也成为当地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魏唯 邓景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永“五大家风”主题活动醒脑入心
下一篇:家风滋养下的百年书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