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新消费力量崛起 国货品牌走红

王莉    2021-08-06 16:00:44    中国商报

多家国货品牌在河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后,大手笔捐款捐物,在体现中国本土企业担当的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其中,因低调捐出5000万元物资的鸿星尔克一夜爆火,被誉为“国民品牌”“良心企业”,消费者纷纷冲进鸿星尔克的直播间和门店“野性消费”,其他国货品牌也获得消费者的追捧。

 

国货热销

7月17日-7月23日,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销售额超过7700万元。“野性消费”不仅让鸿星尔克销量猛涨,还带动了其他国货品牌的销量。

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7月22日和7月23日,国潮运动品牌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超出280%,鸿星尔克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2倍。此外,安踏、361度等国潮品牌的销售规模也出现了暴涨的状况。

线下门店同样迎来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多地的鸿星尔克门店内挤满了挑选货品的消费者,不少鞋子、衣服出现断码,收银台排起长队。有工作人员表示:“平时门店一天卖不出一两件商品,现在从早忙到晚,晚上九十点钟店里都还有顾客。”

不仅如此,网友还挖出更多踏实经营、默默捐助的民族企业,并称之为“国货之光”。比如,同样产品售价低且总部位于河南的蜜雪冰城,因为捐款2200万元被网友称赞;6月30日才刚刚重组完成的贵人鸟,也进行了数目不菲的捐助,并且老板和员工带着救援物资去往救灾一线;河南本土养猪企业、牧原股份捐款1亿元支持防汛救灾等工作……

浙商证券表示,鸿星尔克的爆红再次验证国潮崛起的长期趋势。国货崛起是大势所趋,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国货品牌的营销爆点。也有业内人士分析,企业的长久发展依赖的是科学经营,遵守行业规律,国货崛起当然也需要企业遵循以上规律,做好、做强自身产品,用产品实力说话。

 

品牌发力

国潮已成为时下流行的文化趋势,更成为市场竞争的一条新赛道。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崛起,在国潮大背景下,国货品牌花式新品引爆市场。

直播带货、网红品牌、私域流量、跨界联名、内容营销等新玩法成为当代国货推广新渠道,助力国货对目标受众进行消费转化。360智慧商业《2021年6·18国货消费调查问卷》显示,经常购买国货的消费者已达80%以上。其中,价格实在、质量好、信任感强、口碑好等特性,成为国货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

“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两大趋势下,诸多新国货品牌正在崛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未来,国潮不仅仅是某一个IP或者某一种文化,而是一种中国美学和生活理念,未来国潮也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今,各大互联网平台也在逐渐加大对国货的扶持力度:拼多多计划在2021年-202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定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提出代工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国货老品牌再造等模式;天猫则利用新品创新中心、消费者评价体系等工具和模型,帮助新国货迅速捕捉流行趋势和用户需求,同时依托覆盖全球的物流、移动支付等技术,帮助更多的国货品牌深耕本土、走向世界。

 

迎新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持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提升的民族自信,是国货品牌崛起的最重要的土壤。而完整高效的消费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则为国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国货品牌兴起的背后,也是未来5至10年新消费的主导力量——Z世代(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的崛起。他们出生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及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时期,消费力强,行为习惯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信息获取面积广、速度快。

根据华兴资本发布的《中国创新经济报告2021》预测,我国Z世代整体消费规模到2035年将增长4倍至16万亿元,是未来消费市场增长的关键。Z世代消费者追求个性和品质体验,更注重理念和身份认同,习惯于在消费中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一批国货品牌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依托数字技术,在销售渠道、营销渠道、供应链和产品上进行创新,开始在新消费赛道上抢占一席之地。

国货品牌正成为90后、00后消费的首选。阿里研究院《2021中国品牌发展报告》显示,00后国货消费的增速最快,超过50%;90后人均国货消费已经超过6000元。

数字经济的兴起也让新国货品牌崛起正逢其时。特别是已经发展成熟的电商平台和正风靡的社交媒体营销渠道,前者为新国货品牌打通销售环节,后者则通过裂变式传播与直触消费者需求让品牌有更多出圈机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藏品来了 阿里巴巴和腾讯竞相布局的NFT是门好生意吗
下一篇:首席技术官变首席执行官 永辉超市大胆换帅背后有何考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