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祖爽)近日,家电行业又一场收购案落下帷幕。5月5日晚间,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而浦中国)在公告中披露,广东格兰仕家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以5.23 元/股的价格收购惠而浦部分要约。一方是深陷亏损泥潭的巨头,一方是谋求多元化发展的新贵,这会是一笔双赢的买卖吗?
20.5亿元收购案尘埃落定
根据惠而浦中国的公告,在3月31日-4月29日要约收购期限内,预受要约户数10个,共计约3.9亿股股份接受格兰仕发出的要约。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惠而浦中国的股权分布仍符合上市条件,上市地位不受影响。
公告内提到的广东格兰仕家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兰仕)的关联企业,两家企业的掌舵者均为梁昭贤。按公告内容计算,格兰仕以5.23元/股的要约价格收购惠而浦中国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51%,斥资近20.5亿元。
关于收购原因,公告中提到,收购人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并看好上市公司与自身的产业协同效应,拟通过本次要约收购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人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业务经验,帮助上市公司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历时八个多月的收购案落下帷幕。2020年8月25日晚间,惠而浦中国曾发布公告称,格兰仕拟向惠而浦中国全体股东要约收购公司总股本61%,要约收购价格为5.23元/股,最高资金总额为24.45亿元。3月28日,格兰仕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曾在年会演讲中透露,监管部门已正式通过收购惠而浦中国的收购要约,要约收购将于3月31日正式开启,于4月29日结束。
随着收购案的尘埃落定,惠而浦中国也随之复牌,但股价依旧低迷。截至中国商报记者发稿,惠而浦中国股价为9.16元/股,下跌7.47%,总市值为70.21亿元。“格兰仕用20亿元收购惠而浦中国近4亿股的股票,而目前格兰仕的股价仍在9元之上,所以这个收购价格是非常合理的。”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惠而浦中国管理层动荡引猜测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部门正式批准格兰仕要约收购惠而浦中国期间,惠而浦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高层人事变动,涉及公司总裁、人力资源副总裁和研发副总裁等重要职位,不由引发外界猜测。
4月15日,惠而浦中国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总裁、法人代表艾小明提交的书面辞呈。艾小明因个人原因,计划于4月30日辞去公司总裁、法人代表职务。而就在4月10日,惠而浦中国刚刚对外宣布其人力资源副总裁鲁涛辞职。同年3月,公司研发副总裁黄育楷也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裁职务。
连续三位高管相继离职,难道是在为格兰仕管理层让位?“艾小明的辞职肯定和格兰仕的收购有一定关系。被格兰仕收购后,惠而浦中国的管理层动荡是难免的,毕竟后者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以前的主管领导可能有更多的自主权,格兰仕入主后难免产生企业文化或者发展理念的差异。但至于大规模的管理层‘清洗’,暂时应该不会发生。”粤成股份创始人洪仕斌表示。
事实上,在被收购后管理层产生动荡的不仅惠而浦中国一家。此前半年时间里,格力电器核心高管望靖东、黄辉相继出走,其中黄辉执行总裁的职位和技术“一把手”地位更高,这也引发外界对高瓴资本谋求董事会席位的猜想。有分析人士认为,企业高管接连出走往往折射出部分高管对企业发展现状的不满、对未来发展战略的不认同。
1+1的效应能否大于2
作为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惠而浦中国这几年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从财报数据来看,2017-2019年,惠而浦中国的营收分别为63.6亿元、62.9亿元、52.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6.05%、1.23%、1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698万元、2.62亿元、-3.23亿元,同比增长-134.24%、370.01%、-223.3%。
惠而浦中国公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下降6.39%,为近五年来最低。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归母净利润-2457.8万元,上年同期为-1.1亿元,仍未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靠微波炉业务起家,后续逐步向空调、小家电等领域扩张的格兰仕也一直在白电领域野心勃勃。然而,就目前来看,格兰仕虽有转型之心,并也在积极进行多元化布局,但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电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边是亏损严重、急需“输血”的惠而浦中国,一边是谋求多元化发展的格兰仕,双方的“联姻”将擦出怎样的火花?洪仕斌对记者表示,虽然业绩表现并不稳定,但惠而浦中国在洗衣机等业务板块依然具备优势,格兰仕有了惠而浦中国的支撑,再加上格兰仕本身出色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渠道优势,相当于“两条腿”走路。
“现在我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已经是综合性的竞争,如果格兰仕和惠而浦中国能够完成整合,拼成一艘更大的‘航空母舰’来抵御市场压力,其实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洪仕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