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凯德集团拟业务重组 房地产开发业务私有化后有何打算

2021-03-24 10:46:18    中国商报

(记者 冉隆楠)在国内多地开出凯德Mall、来福士等购物中心的凯德集团,3月22日宣布将与凯腾控股一起实施集团业务重组建议,将凯德集团旗下的投资管理平台和旅宿业务整合为“凯德投资管理(CLIM)”。该公司将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将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私有化,并在该计划实施完成后,由凯腾控股所持有。交易预计将于2021年四季度左右完成。凯德集团此次重组意欲何为?

公开资料显示,凯腾控股为淡马锡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截至2021年3月12日,其拥有凯德集团52%的股权,是凯德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据凯德集团方面透露,凯德投资管理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1150亿新加坡元,集团旗下所有上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和商业信托,以及目前由凯德管理的部分非上市基金的管理公司,都将由凯德投资管理所持有。凯德投资管理预计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上市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私有化的开发业务将继续开发和培育项目,它将是凯德投资管理的重要项目储备来源,巩固集团内相辅相成的业务生态系统。

而此次重组中提到的全线旅宿管理业务,主要就是雅诗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诗阁)旗下的服务式公寓管理平台,也将纳入凯德投资的管理中。迄今为止,雅诗阁共管理770多家物业的约123000套旅宿单元,其中约70000套已投入运营,还有近53000套在建。

凯德集团方面表示,凯德投资管理的投资组合将包括资产价值超过101亿新加坡元的优质营收型物业。“这些物业大多可实现再循环,并作为潜在资产储备,在预计约三年的变现期内帮助凯德投资管理旗下的基金工具扩大管理资产规模。此外,资产再循环也将为未来增长提供资金来源。”

对于拟将地产开发业务私有化,凯德集团认为私有化的开发业务将继续以其强大的开发能力,通过参与及合作项目开发和/或翻新凯德投资管理及旗下基金中的项目,继续支持凯德投资管理业务发展。目前,凯德集团旗下剩余的房地产开发相关业务和资产的净值估价约为61亿新加坡元,将在该计划实施完成后由凯腾控股所持有。

在凯德集团看来,重组后,私有化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将成为潜在新业务的孵化器,而凯德投资管理将能够充分利用这个重要的资产储备管道来推动其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长。

凯德集团董事会主席黄记祖表示:“过去几年,凯德集团从以传统开发业务为主转变为轻资产和费用收益为主,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此次重组计划是凯德集团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为我们进一步扩张资产和投资管理以及旅宿业务提供动力,并作为集团业务生态体系的一部分,受益于凯德集团的项目储备。这也将巩固我们在亚洲房地产投资管理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凯腾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黄根成表示:“作为亚洲最大的多元化房地产集团之一,此次重组将在凯德投资管理迈向专注和高增长发展轨道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将为开发业务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投入培育期较长和资本密集型项目。在该项拟交易完成后,作为凯德投资管理的主要股东,私有化的凯德集团和其开发业务将成为其紧密的开发合作伙伴,并通过孵化资产储备,支持凯德投资管理的发展。两家实体公司将具有巨大的跨平台协同效应和互补优势,以抓住市场增长机遇。”

凯德集团首席执行官李志勤表示:“这次重组是为了更加突出我们的业务重心,将凯德定位于一个轻资产、资本高效的企业。我们已经在布局新经济领域、扩大全球业务足迹,以及扩大费用收益业务方面取得良好进展。我们正在采取进一步行动,特别是通过凯德在上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领域的良好表现,打造一个以亚洲为中心、全球领先的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上市房地产投资管理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通常高于其资产净值,鉴于凯德投资管理的规模、能力和强大的业务生态系统,我们相信它将能够为股东带来良好回报。”

据悉,李志勤作为集团首席执行官将掌舵凯德投资管理。重组后,现任凯德集团总裁(新加坡及国际)的廖茸桐将担任凯德开发首席执行官。

公开资料显示,总部在新加坡的凯德集团以新加坡和中国为核心市场,并不断开拓印度、越南、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等市场。目前凯德已在中国40多座城市拥有或管理200多个项目,在中国的总开发规模约2300万平方米,管理的总资产约2700亿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便利店开起面包房 见福的野心有多大
下一篇:断臂出售手机业务后 诺基亚欲在5G领域浴火重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