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特斯拉再现车辆失控事故 “前驱版Model 3”检测报告遭质疑

2021-03-16 09:23:15    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特斯拉在国内接连发生车辆失控的碰撞事故。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国内因特斯拉车辆失控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累计达10余起,仅在今年1月份被曝出的事故就有4起,几乎都是因突然加速、刹车失灵或转向失灵等问题引发的。在近半年内,特斯拉已经进行了三次召回,累计召回达6.6万辆。

近日,一位海口市车主在驾驶特斯拉Model 3时,就因刹车无效开入沟中。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这位海口市车主蒙先生在今年1月份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3月11日,蒙先生以20km/h-30km/h驾驶用车时,出现车辆无法制动的情况。据蒙先生透露,在此过程中他踩了三脚刹车,前两次点刹都没有停稳,第三次刹车直接踩死,车子依旧停不下来,最终车辆直接开进沟里。

起初,蒙先生怀疑可能跟自己的驾驶方式或者路面情况有关,在联系特斯拉官方后,售后工作人员来到了现场,并驾驶另外一辆特斯拉进行试验,结果售后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同样没有刹住车,而这一幕刚好被坐在后排的蒙先生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记者阅览该视频显示,售后人员驾驶特斯拉前进,车内一女士告诉售后人员“前两脚点刹,后一脚直接踩死”,但是在进行一系列操作后,特斯拉并未停下来,而是直接撞向围栏。值得一提的是,在场的一辆燃油车在相同路况和速度下也进行了试验,结果轻松实现了刹停。

3月13日,蒙先生再度来到特斯拉海口售后服务中心,见到了当时进行试验的售后工作人员,质问其“当时是刹车踩不下去还是刹车踩下去刹不住”,该售后人员拒绝回应,只表示“具体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电话采访到了特斯拉服务中心负责人。“特斯拉的车都是有电脑的行车数据,进行后台分析后,没有发现失控或者刹车出现问题的情况。根据当时地形的情况,车辆在进行急刹时,特斯拉ABS防抱死系统启动。可能没办法在短距离内完全把车刹停。”该负责人表示。

对于该负责人的说法,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告诉记者,ABS是防抱死系统,只要轮胎打滑(比如有水有沙)就可能触发,和速度无关。但ABS不会导致刹车距离大幅增加。“ABS是由电脑控制的高频点刹,每秒十几次,为的是保持住轮胎的抓地,根本不会导致刹车距离大幅增加,低速下影响就更小了。”林示对记者表示。

“希望特斯拉官方能够给出明确的解释。现在开特斯拉都有些担心,看到前面有车远远就开始减速,担心刹不住车撞上去。” 蒙先生表示。

针对这一事件,3月14日,特斯拉官方发布最新回应称,根据车辆数据显示,在车主踩下制动踏板后,车辆制动系统、ABS均正常工作,但在踩下制动踏板的初期制动压力较低,仅在碰撞前0.5秒制动压力大幅升高。全程未发现车辆加速踏板、制动系统和驱动单元故障。

“结合车主提供的现场照片可看出地面存在大量砂石,且因大量积水而较为泥泞,我们初步判断该事故主要因地面湿滑和车主最初踩下制动踏板时幅度较轻,导致刹车距离变长。”特斯拉方面给出如上回应。

此外,为明确事故的准确成因,特斯拉还再次还原碰撞时的驾驶状态,驾驶另一台特斯拉车辆在事发路段对制动距离进行了测试和模拟。在使用两种不同刹车方式时,车辆同样出现ABS启动,且刹车距离较干燥路面更长。3月14日晚间,特斯拉还邀请了海南捷安通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对事故车辆进行检验。特斯拉公布检验报告结果显示,车辆刹车系统合格。

对此,特斯拉方面着重强调,车辆数据是由车辆网关读取车内各部件信号并加密存储。存储后的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记录,无法直接读取、修改、删除相关数据。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检测报告再次引发质疑。据了解,尽管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检测报告盖有CMA(中国计量认证)章,但该检测报告显示特斯拉Model 3为“4X2前驱”的前驱车,而实际上目前Model 3只有后驱版车型和四驱版车型。业内普遍认为,作为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严谨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车辆驱动类型基本信息都能搞错,其他测试结果的真实性的确会令公众难以信服。(记者 龚梦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永辉超市撕“传统零售商”标签 拟立科技子公司
下一篇:售价饱受争议 茅台酒应走奢侈品路线还是平价限价路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