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企 业 > 正文

赣州银行:

风正扬帆时 奋进谱新篇

2021-01-18 15:04:45   

从11亿元到1766亿元,存款余额增长160倍;从7亿元到1218亿元,贷款余额增长174倍;从17亿元到2190亿元,资产规模增长128倍;从困难重重到跻身“中国金融500强”……短短20年间,赣州银行从负债累累的城市信用社华丽蜕变,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口碑优良的金融品牌,书写了赣州金融发展史上的精彩篇章。

保持定力,回归本源

一一开创金融与实体互惠共赢良好局面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让实体经济遭遇危机。赣州银行的经营业绩却依然逆势上扬,各项经营指标健康发展。

业绩的背后,是一场场及时雨,一个个雪中送炭的暖心故事,也是赣州银行20年来始终坚持战略发展定力,坚守金融服务实体本源的体现。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折射的是决策者对发展的认识。赣州银行在发展中明确“专注主业、服务实体、服务民营、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在倾情服务中寻求突破——

聚焦主责主业,把中小微企业作为天然盟友,加大对地方重点项目、首位产业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增长方式、盈利模式向高质量转变,实现高效益的增长;

推行银担“总对总”模式,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率先开展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提高代偿效率和缓释风险,促进小微、“三农”授信业务健康、持续增长;

创新城市供应链金融模式,率先在国内通过运营主体、行业协会、政府、银行等多方合作,打造覆盖基地、批发、配送、集采全链条的城市供应链管理平台;

围绕服务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实体经济发展,仅2020年,赣州银行新增绿色产业贷款44亿元,新增小微贷款190亿元。其中,对防疫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新增和续做贷款253亿元,发放复工贷50亿元,办理再贴现45亿元,为3300余家企业解决了资金需求。

合规管控,防范风险

一一筑牢合规与发展和谐共生根基

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合规管控,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之基,也是检验一家银行质量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赣州银行从构建包含区域、行业、客户、产品风险政策为主体的,有进有退的风险政策指引体系和合规风险管控体系,厚植合规文化和风险文化入手,全力推动合规管控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从顶层设计、目标管理、合规管理等多维度推进合规建设,建立“全过程、全覆盖、全员参与”的合规文化管理体系,使银行发展与规范经营有机统一,公司治理与内控建设有机统一,乱象整治与风险防控有机统一,案件防控与合规建设有机统一。

建立审慎文化,坚持稳健经营原则和风险发展策略,健全完善与转型发展相适应和覆盖所有分支机构及全业务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风险管理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严格授信流程,实现系统控制,规范从业行为。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问责,整合业务管理、风险合规、审计监督“三道防线”职能,构建高效运行、互联共防的大监督格局。提升监管配合度,促进风险信息共享和管理联动。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

一一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年12月24日,中国国际金融展组委会正式对外公布2020“金鼎奖”获奖名单,赣州银行凭借“GoldenDB城商行信贷核心系统应用项目”, 荣获“年度优秀网信产品基础软硬件奖”。

同时,赣州银行近年来持续发力科技金融,着力布局架构合理、技术先进的各项业务体系,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互联网化、智能化、大数据化,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点”。该行自主研发的《赣州银行云管平台》, 在全国运维开发挑战赛中荣获一等奖。

进入新时代,须有新作为。赣州银行对科技创新进行顶层设计,以分布式数据库为触发器,实施数字化转型,牵头成立了金融信创联合实验室,并联合中兴通讯、天阳宏业、大连同方、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院等知名头部科技公司,搭建“产、学、研、用”沟通平台,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加速全线产品的信息创新落地进程,赋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在数字金融科技场景应用领域,赣州银行全力推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依托数字生态创新纯信用、纯线上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强化科技队伍人才建设,合规创新“数字风控+信贷工厂”、供应链金融等线上业务模式,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钟超、张青山、宋石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通力:创新赋能 助力“双轮驱动”
下一篇:神木清洁能源公司党委聚焦思想理论提升促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