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2021-12-29 11:16:34    人民日报海外版

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成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明确要求,逐步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贵在坚守初心。“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此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有基层干部体会深刻:有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确实难,但站稳群众立场,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总能找到办法。不忘初心、用心用情用力、以百姓满不满意为标准,办实事就能落到实处。

要在建立机制。今年9月24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正式实施,就是用法治建设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确保“接诉即办”形成常态化机制。一方面,应引入政策手段、科技手段等,将好的经验做法、沟通方式、工作机制等固定下来,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和区域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完善考核、监督等机制,对项目清单形成闭环管理,做好评估和反馈,确保群众反映的困难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必须紧盯细节。越是细微处,越是彰显为民服务温度,越需要拿出实招硬招。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只有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才能将实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坚持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叶 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降成本上下足功夫
下一篇:坚持弘扬正道 追求德艺双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