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新业态中的青年需要更多被看见

2021-12-28 11:00:21    光明日报

近日,《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其中《中国新业态与新就业青年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全国18至45岁新业态和新职业从业者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大致窥见新业态中青年的就业现状。

从学历来看,《报告》显示,网约配送员多数为高中及以下学历;超65%的网络主播从业者受过大学教育;电子竞技员八成拥有大学学历,家庭背景较好;全媒体运营人员学历较高,近九成接受过高等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理人多为农村精英群体,有较高受教育程度。

新业态吸纳着不同学历层次的青年就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电子竞技员、全媒体运营人员等新职业中找到发展方向。这一方面体现了新业态所包含的职业类型之丰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他们不只钟情于“铁饭碗”,也看重自身兴趣和爱好,愿意以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的方式谋生。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新的行业和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涌现。2019年至今,国家已发布了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电子竞技员等4批共计54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代表,同时它们灵活度和自主性高的特点,也契合很多青年人的就业理念。据预测,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在这个数字之外,还有庞大的青年群体有就业需求,而新业态不断释放的发展潜力正创造着巨大的就业增量。调查中,新业态从业青年工作满意度略高于青年整体,也说明了青年群体对于新兴职业的认可。

此外,《报告》关于收入的调查结果也颇引人关注:约1/3的新业态从业青年的月收入在4000元至5999元,85.7%的新业态从业青年的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理人、网络文学写手、网络主播收入内部差异较大。

这样的结果不难理解,大部分新业态从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都是通过一般劳动来获得收入。真正深入参与到新技术本身,并具有较高的流量变现能力的毕竟是少数。尤其是对于网络主播等依赖流量的职业来说,做到头部水平的少之又少。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灵活就业,失去了相对稳定的组织主导,影响他们幸福感和身份认同的,除了收入之外,还有权益的保障。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指出,不论是社会保障还是商业保障,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公积金和其他各项中,有26.3%的新业态从业青年没有任何保障。“完善社会保险政策”“维护劳动权益”“完善相应就业政策和服务”“提供更人性化的福利”等期望和诉求,也印证了新业态下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还有所欠缺。

新业态的“新”字蕴含着动力和潜力,但也同时代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新办法、新方式。今年7月,人社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聚焦现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不少地方也推出了具体举措,比如,近期广州市荔湾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监测服务保障中心揭牌,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咨询、劳动纠纷调解等12项服务;山东、吉林等省份开展新职业职称评审,打破制约新职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也增强了新业态人才的职业认同感。

新业态的发展如火如荼,其中的从业人员需要被更多地看见,他们就像细细密密的叶脉,是树木茁壮生长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其健康与否最直接的体现。重视他们的现状和需求,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环。(张永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标准化不影响“一村一特色”
下一篇:尽快为视障人士铺好“互联网盲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