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开通为民“直通车”,架起服务“连心桥”

2021-12-24 18:08:29    河北新闻网

“之前办理不动产过户需要到不动产中心、住建局、城管、供水、供电等多个单位来回多次跑,最少也要耗费一个礼拜,既麻烦又耽误正常工作。现在好了,市里推出 ‘安居一条龙’服务工程,将水、电、气、网等事项纳入不动产联动过户一站式办结,服务很周到,办理也很便捷。”安徽省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名刚刚办好过户手续的市民开心地说道。(新华网)

来回跑、反复跑,办事总是“在路上”,腿都“跑断了”,还可能吃上“闭门羹”,最终在不好办、办不好的问题中,群众肯定是“如鲠在喉”,满意度上不去,幸福感出不来。从“等上门”到“找上门”,服务有了“低姿态”,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到“也管他人瓦上霜”的部门联办,便民开辟了“新通道”,让服务更暖心,更尽心。

从“线下”到“线上”,开通民情“直通车”。网络是个“聚宝盆”,民意“上了网”,就必须将群众的诉求、意见“端上桌”;网格是个“接收器”,与群众在田间地头“碰头”,在茶楼、凉亭“聚会”,常坐群众的“灰板凳”,将群众的想法、需求“摆上桌”,从而让民意“直达天庭”,而不是在转角处“隐匿”,不会在信号里“失联”。群众的“微心愿”“微需求”掌握得准确,才能形成为民的“服务清单”。

从“单打”到“抱团”,搭建惠民“连心桥”。从党员干部“认领”群众“微心愿”,到建好网格员、热心群众、党员同志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基层工作实现了从行政“垂直化”向社会“扁平化”的转变,由党员干部的“单兵作战”转向了志愿服务的“联合作战”,围着群众转、跟着诉求走、奔着问题去,架起干群“连心桥”,铺平解题“幸福路”。

从“窗口”到“平台”,精准对接“零距离”。在便民服务中心的“一窗通办”,在基层党组织的“帮办代办”,在网络平台的“一网通办”,在疑难杂症的“办不成事窗口”,在智能服务区的“24小时服务不打烊”,群众办事的平台和载体更多,选择面更广。而从“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跨省通办”,更是不断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乐享新生活。从“趾间”走访,到“指尖”办事,服务“零距离”,为民必定更贴心、暖心而顺民心。(彭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服务“添砖”,为幸福“加码”
下一篇:做好“三农”工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