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积蓄起乡村振兴的“智慧动能”

2021-12-24 18:04:40    河北新闻网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依托临沪区位优势,围绕“农文旅”融合文章,充分对接长三角高校院所科技资源,组建乡村振兴博士“帮帮团”,并吸引农业院校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本土专业人才等加入,组织专家人才与各村结对合作,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中国组织人事报)

科技兴农,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专家技术人才引进难、使用难、留住难的问题日益显现,逐渐成为了制约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精准引进人才、强化智力支撑,打造科技兴农的“最强大脑”。

让“最强大脑”助力农业产业化,带来的不仅是产业理念的创新、农业技术的改良,还有生产效率的倍增和产品质量的飞跃。选派对口专业的博士“帮帮团”成员与各村结对,明确结对任务清单,项目化推进结对工作,智慧强农、科技兴农的功效已初步显现。

打造“最强大脑”,形成产学研一体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转化形式,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最强动能”,也为文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在博士“帮帮团”的指导下,何桥村成功申报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亩均收益超1.5万元;新塘村发展特色农旅产业,成为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的知名网红打卡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方面是把技术留下来,打造“不走的专家团队”。另一方面还需把人才育起来,确保科技兴农“后继有人”,让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薪火相传。特别是采取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学院、成立老中青“传帮带”团队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与高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在乡村振兴中一显身手、崭露头角,进而激发他们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只有精准引进人才、有效使用人才、充分储备人才,打造科技兴农“最强大脑”,才能更好地在乡村田野转化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升级。依托区位优势,把高校、科研机构中的资源利用起来,投入农业生产一线,可以有效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卡脖子”难题,更好地推动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积蓄起强大的智慧动能。(王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该争的不是“排名”,而是“口碑”
下一篇:“直奔赛场”,精选干事创业“良马”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