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致富路连起幸福网

2021-12-24 11:41:02    人民日报

“上行只见一线天,下行只见一线江。”进入西藏自治区左贡县东坝乡的唯一道路长度20多公里,垂直落差超1000米,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回头弯”达几十处,在地图上宛若打了结。正是这样一条盘山路,为地处偏远的东坝乡架起了致富路、幸福路:人们外出上学、经商、务工更便利,石榴、核桃、苹果等农产品能物畅其流,来此旅游观光的游客也日渐增多。

阻则穷,通则富,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许多偏远地区,一座大山、一条大河就足以阻断发展机遇;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致富大门。行走澜沧江,沿途丰富多样的风光让人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条条蜿蜒的大道小路更令人感到震撼。在雪域高原筑路,不仅面临工期短、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不利条件,还要应对复杂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带来的技术难题、高昂成本,难度可想而知。纵贯青海、西藏和云南,一路多次横跨澜沧江的214国道,就是连接三地的重要通道和纽带。

改善交通现状,不仅要打通大动脉,也要畅通微循环。农村交通如同毛细血管,是关系群众出行的“最先一公里”。近年来,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澜沧江沿江各地积极新建、改造道路,加强对农村公路的运营、管护力度。车行214国道,一路能见到许多小道与之相连,不少地方的公路一直修到村口。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乡村公路,让“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照进现实;澜沧江上大量溜索改桥,让“翻山越岭、溜索过江”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大道小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方便了群众出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助力。

道路通,百业兴。西藏昌都,国道214沿线的吉塘镇依托有利地理区位,打造集温泉度假、生态农林、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吸引了许多游客,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从青海囊谦县大桥村,到西藏左贡县东坝乡,再到西藏芒康县如美镇,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通达的交通不可或缺。事实证明,一条好路不仅能给一地带去人气,更能带去财气,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出得了”还要“出得好”。前往西藏芒康县竹卡村的路上,有许多弯急坡陡的“U型弯”。来到觉巴山附近,只见一座大桥飞跨两地,尽头连接一处隧道。从当地群众口中得知,这是不久前建成贯通的觉巴山特长隧道。正式通车后,穿越隧道仅需10分钟,将使这一路段行程缩短19公里,通行时间缩减1个多小时。群众感慨:“有了桥和隧道就方便多了。”从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柏油路,从一条条穿山而出的隧道到一座座让天堑变通途的现代化大桥,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见证着农村公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嬗变,让沿江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优良传统,就能在雪域高原铺就更多幸福路,让各族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何  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冰雪之花开遍大江南北
下一篇:患精神疾病女孩被直播,流量正义在哪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