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关注涉疫信息应成为个人自觉

2021-12-23 11:59:40    北京日报

日前,北京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尽管尚有一些细节待明,但从已知信息能发现一个明显问题——该病例没有关注系统为其推送的提示信息,自西安回京后没有及时向社区报告,而其所在画室也没有执行人员管理要求。“个人责任”与“单位责任”的双重落实不到位,导致了疫情风险的“延迟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密接、次密接人员群体规模的扩大。

疫情发生至今,对于病例出现的难以预期,以及各地防控政策的因时调整,所有人都深有体会。这些变量直接关涉个人工作生活,因而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疫情动态与防控政策,每个人都应当心里有数。反观上述病例,12月14日自西安抵京后,首先忽视了手机上的提示信息,未能配合落实防疫措施,对西安次日发布的疫情信息也未给予足够警觉。同时,在“四方责任”机制下,单位对个人有管理监督之责,但该病例所在画室同样掉了链子,未能及时止损。

与病毒斗争,时间就是生命,而赢得时间靠的是每一方守土尽责,其中一项基本义务就是主动关注涉疫信息、及时报备涉疫信息。不论是根据最新政策调整自身行程,还是在流调中详实说明,抑或是在自觉不适后第一时间报告,都能为疾控部门的工作提供很大便利。相关部门不断丰富信息发布渠道、升级技术手段,为的就是全面提高涉疫信息的覆盖面与知晓率,为风险预警和流调溯源奠定基础。每个人都关注信息、听从指挥,每个单位都熟悉政策、管理到位,防疫举措才能充分发挥效用。

疫情还远未过去,风险随时随地可能存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动关注涉疫信息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特别是有出行安排时,更要秉持对己对人负责的态度,密切关注行程相关地区的涉疫信息。各大单位也要“守住门、管住人、做好事”,这不仅是落实自身责任的必须,也有助于补齐个人失职的风险缺口。

事实反复证明,疫情防控具有典型的“短板效应”,“百密”难抵“一疏”。我们的防疫“工具箱”中不缺利器,关键是广大市民要配合相关部门用起来,全力织密防控网络。多上一点心,就可能堵住一个致命的漏洞。(崔文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接诉即办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表达
下一篇:共建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