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名实不符的速冻水饺,你真的敢买吗?

2021-12-23 11:51:59    人民网

速冻水饺标称“牛肉大葱水饺”,但配料表显示添加了猪肉;“荠菜猪肉大馅馄饨”,里面添加了鸡肉成份……这些“混肉”速冻水饺涉及多家知名品牌。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我原先一直好奇,为什么牛肉比猪肉贵,但速冻牛肉水饺能做到跟猪肉水饺一个价格,今天看了配料表才明白。”

其实,消费者在购买速冻食品时,大多数是看到产品品牌、产品名称直接购买,根本不会去看配料表。然而,一家涉事企业表示:“标称‘猪肉’的一些速冻产品中添加鸡肉,主要是根据研发等综合考虑,像我们的牛肉大葱水饺,里面也会添加猪肉。”“如果添加了(其他肉类成分),我们都会标注的,但从名称上看不出来。”企业回答的底气十足,名实不符却用“调整口味”“看配料表”来推卸责任,不仅自挖诚信陷阱,还会破坏健康的营商环境。

民以食为天。入口食品做到表里如一这么难吗?

事实上,“混肉”现象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而是伴随速冻食品行业发展而诞生的。所谓的“口味需要”仅仅是速冻食品企业使用多种肉类的一个原因。近年来,速冻食品行业“内卷”严重,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一些速冻食品企业会将猪肉部分替换成鸡肉、大豆蛋白等,以降低成本,维持终端低售价。低价恶性竞争是行业无序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恰恰成为了速冻食品行业症结所在。

说到底,使用“混肉”,虽然符合食品行业规定,合法但不合理。无论是为了改善食品口感还是降低成本,速冻食品企业不应丢下道德,不应该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能把“一直如此”当作理由,更不能用“行业规则”来解释“偷梁换柱”。没有企业能够依靠欺骗消费者、混淆试听来取得成功。

从长远角度看,一方面,速冻食品企业要少玩套路,在做好产销和服务的同时,提高目标群体对品牌、产品的忠诚度,要依靠实打实的产品质量、口碑赢得产品溢价空间;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速冻食品行业标准,堵住行业漏洞,如强制性规定企业标注产品主料含量等。与此同时,消费者购买速冻食品时,一定要看食品配料表,不能只看产品名称,对于价格明显偏低的肉类水饺,要谨慎购买。规范速冻食品行业,刻不容缓! ( 孟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电商拉人分红?这是新型传销!
下一篇:更好发挥督查激励的杠杆效应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